中秋月半的日子,胤禛自然是要留宿桃花塢的。
這段時間皇後宮中頻頻出紕漏,胤禛雖有意為華妃撐腰,麵子上卻也不好冷落皇後。
臨睡前,胤禛卻在皇後桌幾上撿起一本翻看了一半的東坡詩集。
他拿起隨意地翻看起來,卻讀到那篇叫人動容的悼亡詞,一時心頭感慨萬千。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他的聲音仿佛渺渺如從天際間傳來,語中極是感慨。
“蘇培盛,有樣東西,你替朕送至碧桐書院。”
莞貴人正百無聊賴地翻看著詩書,不料是蘇培盛前來,自然是皇上有吩咐,她麵上不禁流露出期待的喜色。
她伸手接過槿汐遞來的錦盒,上有封條:莞莞親啟。
不同日常皇上總喚自己“嬛嬛”,這“莞莞”愛稱時常是在他們私下相對時,皇上才如此親昵的稱她莞莞。
這莞莞二字,總是在他們最旖旎繾綣的時刻,不斷在自己耳邊縈繞。
“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
她動容低吟著皇上手書的詩句,隻覺麵皮發熱,心頭如同被燥熱的暖風拂過,掠起溫軟多情的漣漪。
她含情帶笑仔細疊好那兩張字條,小心地放置在妝奩盒子中,如同保存著一幀幀濃情蜜意時刻的證據。
看著手中白璧剔透,綴著彆致玲瓏瓔珞的同心結,她顧盼生姿,迷離著眸光笑容卻漸漸褪去。
皇上的愛意仿佛總如這始料未及的驚喜一般,從來不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他的愛意濃烈她能感受得到,但除了這些意料之外的賞賜,她又似乎找尋不到真實踏實被愛的感受。
就如同飄忽的雲,總是悠遠無形,可望卻不可及。
“皇上差蘇培盛送了東西去了碧桐書院。”
皇後沐浴著實費了些功夫,入了內室,皇上早已鼾聲入睡,剪秋不免同皇後稟報此事。
“是什麼東西。”
“是枚同心結,娘娘彆生氣。”
剪秋怕皇後介意,皇上哪怕人歇在了桃花塢還惦記著碧桐書院,又忙寬慰了一句。
“本宮有什麼好氣的,那本詩集原本就是本宮想讓皇上看到的。本宮眼下恐怕不能再出手針對華妃了,如今也隻有莞貴人能與之一爭了,本宮倒不妨成全一二,也好叫華妃不那麼得意。”
此時卸下滿頭珠翠和盛裝的皇後,仿佛也終於換下了偽笑的臉,眸中寒意凜然隱現殺伐之相。
聖駕終於要回鑾了,年世蘭腦中想著前世種種細節,又親手寫下密信。
她的信能順利往來,自然有弘曆的功勞,往後回了紫禁城便不能如此便利了。
端妃既然已出手,她的好侄兒也算是立了功,那這升遷之事自然要安排下去。
而哥哥回朝一向囂張的作派她不得不提點,隻怕以哥哥的性子還需當麵才能說服一二。
望著那殿宇巍峨,宮室連綿,氣象森嚴的皇城重地,年世蘭心頭卻倦意深藏。
回宮的日子如舊,自從圓明園接二連三的事,滿宮妃嬪亦是不敢輕舉妄動,再惹華妃不滿。
而莞貴人自聖駕回鑾便恩寵不斷,華妃雖未曾時時伴駕,皇上的賞賜卻接二連三地不曾斷絕,想必定是近期西北戰事順利。
“華妃娘娘,太後許久不見娘娘正念叨著娘娘呢,今日太後得了時興首飾說是不合用,讓娘娘去挑一挑。”
正用著午膳,孫竹息便來了翊坤宮,年世蘭清楚太後從來深居簡出,自然是有話要問的。
她喜笑顏開,曼聲回到:
“能得太後召見,本宮自是歡喜,請姑姑回稟,待午後太後歇好了,本宮便過來。”
前世自己因為妒忌莞貴人沒少去太後宮中告狀,不怪自己當初心思單純愚昧,每次太後三言兩語,隨便恩賞些東西就能打發了自己。
原以為太後作為長輩大家長,自然會對專寵的妃嬪諸多不滿,會替自己做主。
卻不知太後如何與皇上不親近,如何不滿皇後無能,麵對自己他們那都是一家子,自己才是那個隨意利用擺弄的外人。
那歡宜香必定也少不得有太後的手筆,否則前世那陳大夫醫術了得,卻在見了孫竹息之後,便草草開了些無用方子,說什麼保持心情愉悅的屁話。
自從得知了李矜瑰身世,暗中重新調查李四兒才隱約發現,太後能坐上如今的寶座,也是值得揣摩探究的。
“頌芝,將那狐皮大氅帶上,隨本宮去壽康宮瞧太後。”
太後年久理佛,時日長了倒真有些寶相莊嚴的意味。
華妃送上西番蓮花紋錦緞內襯的墨狐狐裘大氅,太後同前世一般十分受用,含笑誇讚了一通收下了。
“你向來有孝心,這心思又細巧,正好最近下頭上貢了一套頭麵,哀家隻覺太過鮮亮,想著滿宮裡也就你最合用。”
太後招手孫竹息將那華貴頭麵端了上來。
年世蘭定睛瞧著那一套鮮亮華貴的頭麵,不覺輕笑似是欣喜萬分。
“太後娘娘,這頭麵怎麼這麼像李四兒送給臣妾的那套呢?這臣妾倒是不好多占了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