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
奉天殿廣場,一年一度的公司聚會照常進行。
朱厚照接受群臣賀拜,發表感言……
話題主要圍繞在清丈土地上!
清丈土地可不是簡單的盤賬,於國於民都是好處多多,於國自不必多說,顯著提高的賦稅就能說明一切。
於民自也是有利無害。
這個道理很簡單,百姓抗風險能力很差,一旦遇上大事,賣田是唯一存續的希望,隻能轉手他人。
這也是‘千年田八百主"的由來。
可問題是,諸多百姓在賣了土地後,由於朝廷‘係統更新延遲",他們仍要向朝廷交稅,這就讓那些本不富裕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反觀那些兼並土地的士紳,倒是撈了個大實惠。
當然,有良心的地方官會適時‘係統更新",可不是所有地方官都有良心,那些拿了士紳的賄賂,明目張膽魚肉百姓的地方官並不少見。
真就出了事,也可以把鍋甩在朝廷的‘係統更新"問題上麵,頂多就是個失察之罪,罰些俸祿了事,再嚴重一點降職,撐死也不過罷官免職而已。
這買賣利益甚大,風險卻在可接受範圍之內,自然大行其道!
當然了,他們輕易也不敢太過分,逼得百姓造反,進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甚至身家性命。
通常都是少收一些,在百姓尚能承受的範圍之內,順便以愛民的名義上疏皇帝,說百姓如何不容易,今年收成又不好……如此雲雲,懇求減免賦稅。
這一來,百姓依舊苦,國家的利益也被損害,反倒是地方官、地方士紳,不僅得了實惠,且還得了名聲。
百姓哪知朝廷是什麼樣子,九五至尊寶座上坐的是誰?
他們隻知道,強行征收賦稅是朝廷,知縣老爺也是奉命辦事,加之鄉紳有意渲染,矛盾就都一股腦的指向朝廷。
當然,地方官也不敢吃獨食,都會拿出一部分上貢京官。
這也是冰敬、炭敬的由來。
大明官員的俸祿在李青的諫言下,數位皇帝都漲了一些,可若真是兩袖清風,地方官的俸祿仍無法支撐他們孝敬。
這些錢,可都是出自百姓。
不過話說回來,曆任皇帝在位期間,都會搞土地清丈,一為緩解百姓壓力,防止其鬨事;二為提高朝廷財政稅收。
可朱厚照這一次,實在過於嚴格,幾乎沒多少漏網之魚,尤其對比弘治,更加顯得他……魚肉士紳!
這時代的地主、士紳、官紳……通常都是一個利益團體。
皇權至上不假,可皇權並無法細致到城鎮,政令也就到縣一級,而地方知縣想乾好,乾出政績,想至少不被朝廷責難,就必須依仗鄉紳。
基於此,雙方一向都是心照不宣的通力合作,彼此照拂。
曆朝曆代皆是如此。
這是封建王朝的權力架構,亦是皇權管理百姓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紳為了利益,幫地方官排憂解難還送錢,地方官為了前途,又不得不跟京官上貢,京官拿了好處,自然是要乾活的……
況且,不少京官本身就是鄉紳!
朱厚照此舉,的確是利國利民,可卻傷害了臣下的心。
朝廷賦稅提高了不假,百姓減輕了壓力也是真,可錢從何來?這是在剜他們的肉啊!
台上,朱厚照慷慨激昂,台下,群臣憋悶至極……
要擱往常,看在‘大過年的"份上,他們倒也能忍,畢竟……大過年的。可這次不同,剜肉剜太狠了,僅是清丈土地倒也罷了,真正讓他們忍不了的是……賦稅都漲到了天上去。
這一手搞下來,簡直要了命了。
是,還是三七分。
可七成卻是皇帝的,這不……成跪著要飯的了嗎?
跪當然可以,向皇帝跪嘛,不磕磣。
可前提是你得夠意思吧?
照你這個意思,那就真沒意思了。
瞅瞅人家宋朝,再看咱大明朝……當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皇上,臣有本奏。”
人群深處,走出一主事官。
朱厚照當然接下來會是什麼,直接道:“大過年的,就彆奏了,都好好過個年,大用。”
穀大用躬身一禮,接著,揮手道:“抬上來,都抬上來。”
十位小太監抬著五個貼有‘福"字的大籮筐,來到朱厚照跟前。
籮筐裡滿滿的都是絲綢製成的紅色布囊,隨著放下發出‘嘩啦"的金屬碰撞聲,一看就是要發紅包了。
可,沒幾人在意這個紅包。
相比失去的,這紅包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