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這邊很多竹子,所以竹子的作用被開發得已經很廣泛。
如今的年代,家家戶戶會竹編手藝的人可不少。
這可不是後世,很多小孩子都不會這門手藝了,除了有些家庭一直堅持外,大多數都已經把這門手藝丟失了。
反正家裡需要什麼竹筐,席子,蒸籠……這些隻需要去街上買就好,便宜也好用。
而現在的人,不會的,除開確實學不會外,絕大多數都是被生活的壓力給搞得沒有時間學。
隻要家裡有一個長輩會這門手藝,就已經不錯了,反正有一個會,家裡需要的,都能編製。
又不能賣錢,因此對這門技術就沒有那麼在乎。
而且,因為家家戶戶都有會編織的,自然就算村民們之間可以互換東西,也沒有人會用竹編這些東西互換。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村裡出了一個非常有出息的陸元青。
帶著大家養豬,每家每年都能分到一百多塊錢,還有不少肉票。
現在又跑去市裡,在竹器廠給他們接了一個竹筐的承辦項目賺錢。
雖然編織竹筐,一個也賺不了多少錢,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他們可不會嫌棄。
尤其是農閒的時候,過年期間,不用下地乾活的這段時間,他們編織竹筐,能夠賺到一點錢,傻子太不乾呢!
不過,他們可沒有忘記,大隊長千叮嚀萬囑咐對他們說過,交上去的竹筐,質量這方麵可是一點折扣都不能打的。
這本來就是應該的,村民們也不是傻子,就算趙忠才不叮囑,他們也會辦到的。
而且,陸元青可是幫了他們,他們不管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報答陸元青對他們的用心,他們也不會在這樣的事情上瞎來。
因為有了承辦的項目,整個人石花村在每天乾完活回家之後,也沒有休息,每家都忙著,還是那種心甘情願的忙,忙得臉上帶著笑容的那種。
以前村裡的小年輕坐不住,不願意學習竹編的這門手藝,可是現在這門手藝能夠換錢了,他們又紛紛的撿起這門手藝,甚至以前連學都不願意學的人,都纏著家裡的長輩教他們。
他們也想要學會這門手藝賺錢。
就算學不會的,也會幫著家裡會的人切竹片。
整個村子可謂是非常有朝氣,都沉浸在賺錢的喜悅中。
……
陸家。
一群從來沒有學會的陸家人,包括陸元青,都被陸國斌叫到家裡,說著要教他們!
長輩的好心,那是無法拒絕的。
於是,每天沒事乾的時候,陸元青他們統統轉移戰地到陸國斌家。
陸國斌家現在堆了不少的半成品,隻要是完成的成品,都被交到大隊倉庫,由趙忠才和周萍兩人親自驗收。
合格留下,記下數量。
不合格,拿回去拆了重來。
不過這些事情陸元青暫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