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燧,是指用銅或銅合金做成的銅鑒狀器物,可以理解為是一件銅質的凹麵鏡,當它麵向太陽時,光線先直射在凹麵上,再從不同角度反射出來。取火於日為陽燧,取水於月為陰燧,古人認為陽燧辟邪作用,所以有時候也做辟邪使用。
鐘老板拿出來的這件陽燧,是一件圓形金質陽燧,玉質的環形鈕鑲嵌在凸起對稱的兩個獸麵紋鈕座上,獸紋的眼睛均鑲嵌琉璃為飾,陽燧紋飾分為主紋和地紋。
主紋為纏繞的蟠虺紋,虺龍蛇形軀體上裝飾繩紋,軀乾上凸起的渦形凹槽中鑲嵌渦形的綠色琉璃,其中部分琉璃已脫落;地紋為細密的點狀紋,鏡緣飾一周繩紋,素緣,凹形鏡麵打磨光潔,鑄造及鑲嵌工藝極為精致。
金質螭龍紋嵌琉璃陽燧
陽燧多見為銅質,此件純金質陽燧極為稀見難得,從其純金質地和繁複精細的工藝來看,應為級彆極高的祭祀禮器,使用者身份極為尊貴。
在我國的古代典籍中有很多關於陽燧的記載,比如《周禮·秋官》記載:“有人掌以天燧,取火於日。”說明在西周時期,就有負責以陽燧取火的官員;《古今注·雜注》記載:“陽燧,以銅為之,形如鏡,照物則影倒,向日則生火,以艾炷之則得火”;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也說:“陽燧麵窪(凹),向日照之,光皆向內,離鏡一二寸聚為一點,大如麻椒,著物則火。”由於陽燧具有的特殊功能,古人視之為能與天地相通的神器,具有趨吉辟邪的作用。
為什麼宋青雲見到鐘老板拿出這件陽燧格外開心,就差站起來抱著鐘老板親一口了!骰子也算是常見的物件,這玩意在古代的時候,從皇室貴族到普通白百姓,從皇宮內院到街頭小巷,那可謂是隨處可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
但這陽燧也一樣,這玩意最大的用處就是取火,當然從皇室貴族到普通老百姓,也是必不可少的物件。你那骰子做工精良,可以說是達官貴人用的,那鐘老板這件陽燧,從純金質地的材料到繁複精細的工藝上來看,那也不是普通人家用的起的呀,使用者身份也是極高的,正好跟你打個對手戲!
當陳陽看到這件陽燧眼睛蹭一下就亮了起來,屁股都差不多要離開椅子了,伸著脖子看著陽燧,這物件怎麼在這出現了呢?
見到陽燧,陳陽腦海中立即想起了一對知名夫婦,那就是港城著名古董藏家何達、陳貞夫婦。這是一對頗為傳奇的兩口子,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兩人在收藏古董的道路上,你走你的大道,我過我的小橋。
明說就是,他們夫婦倆在藝術品收藏上,你藏你的,我收我的,並且還各自給自己的藏品開了個堂號,奉文堂!
陳貞女士傾其一生創辦了奉文堂,她一生的私人珍藏極具特色,收藏領域廣,涉及門類多,從近現代書畫,到青銅器,高古陶瓷、文房雜項,且品位不凡。她的奉文堂內,幾乎集齊了汝、鈞、官、哥、定五大窯的瓷器,之前提過的吉州窯,在奉文堂內就有兩件,一件是南宋吉州窯剪紙文字盞,另一件是南宋吉州窯黑釉木葉盞!
其餘像什麼龍泉窯、耀州窯等等,各類窯口的物件,大部分在奉文堂都能見到,這還不包括青銅器、書畫、玉器之類的,其中有一件,就跟眼前這物件一模一樣,西漢時期的金質螭龍紋嵌琉璃陽燧。
各大知名拍賣行都曾經為奉文堂開過專場,其中2014年古雅致臻——奉文堂藏華夏古代陶瓷專場上,一隻北宋定窯「官」字款蓮瓣紋倒流壺,拍出了hkd7,960,000元的高價;而眼前這件金質螭龍紋嵌琉璃陽燧,在2015年嘉德,見微知著—奉文堂吉金專場上,以hkd3,068,000元的價格排在第三位。
陳貞的丈夫何達是外國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在港城生活,想不到一住就是半個世紀,期間因為收藏古董,結識妻子的陳貞。這對異國戀人在感情上做到了夫唱婦隨,但是在藏品上,兩人可謂是分道揚鑣。
丈夫何達的思源堂,專攻青銅器收藏,並以體型較大的重器為主。何達所藏大部分藏品都是從古董商或是拍行處購得,所以基本上是來源有序,品質上乘的珍品。同時,他收藏的銅器還有個一特點——體型較大。
這剛好跟他夫人陳貞愛好小巧銅器的收藏形成互補,何達對自己收藏青銅器的標準,則確立了一套“4”原則,“4”包括:銅綠或皮殼、銘文、鑄造技藝及收藏曆。
何達非常注重青銅器的收藏曆史,如果真是生坑出來的青銅器,據說他連看都不看的。有一個關於何達收藏青銅器的標準:能稱得上乘藏品,就應該同時包含這四條元素,少一條就不能算頂級。
如果真的要選出最重要的那個,何達認為應是鑄造技藝,他進而解釋道:“以安陽青銅器為例,必須仔細看,像是饕餮紋、弦紋的工藝難度高,這花紋可不是刻上去的,而是鑄出來的!”
兩夫妻的藏品,一大一小,一精一妙,相輔相成,秉持求同存異的方針,收藏獨立,各領風騷,在古玩界成為了一段佳話,可惜2014年的時候,陳貞去世,她的奉文堂交由丈夫何達打理。幾年前,思源堂在新加皮舉辦收藏展時,展覽除有青銅重器,在間隙之中也擺了些較為女性化的小物件,那便是奉文堂的藏品,整場展出,不僅體現出了青銅器的洪武霸氣,還有精小巧妙,可謂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