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沒有常識,還拿著一件你們國家燒製的瓷器,來參加我們華夏古董交流會,您說說,這種人的話,您能相信麼?”
徐老板聽完,在旁邊表示自己根本就沒有瞎說,在場的古董商都可以佐證。
“陳老板,人家井上先生就是想學習一下咱們的文化,你這麼騙人家,就是對井上先生的不負責,你必須解釋清楚!”
井上聽完點點頭,“陳老板,無論怎麼說,你們自己的人都質疑你,還請你幫我解釋清楚。”
“唉,”陳陽微微歎了一口氣,“挺簡單點事,非得搞的這麼複雜,那我就給井上先生講講!”
華夏最早是沒有獅子的,追根溯源,華夏最早的獅子是漢朝時期,西域向皇帝進獻的禮品。《後漢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就是今天一郎)遣使獻師(獅)子、符拔,意思是說遠在西亞的安息國,譴使送給當時的漢章帝劉炟(da)一件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
另有學者統計了《後漢書》,發現章和元年、二年、永元十三年、陽嘉二年、月氏今伊犁河穀一帶、安息存在於古波斯王朝名前247,前224年等國,都曾派使者帶著獅子向華夏進貢,從《後漢書》到《明史》,光是帝王本紀中就有21次與獅子有關的記載。
但是在實物獅子入華之前,中原文獻已有與獅子相關的記載,在史籍中,獅子始見先秦文獻,稱“狻猊”,《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釋為“即獅子也,出西域”;《穆天子傳》記載:“名獸使足走千裡,狻猊、野馬走五百裡。”晉代郭璞注曰:“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當然,當時但從西域進貢的真獅,隻有皇族才能親眼看到民間沒有眼福。”陳陽一邊擺弄著坐獅像,一邊向井上說道,“既然老百姓看不到獅子,工匠隻能憑想象力,加上狻猊和獅子極為相似,兩者形象合二為一,創造出了許多憨態可掬的形象。”
“到了魏晉時期,獅子還隻是皇家寵物,民間百姓並沒有見過活物,但由於佛教盛行,獅子作為佛教瑞獸,慢慢為百姓所了解,成為了百姓心中神聖的動物。”
“《洛陽伽藍記·長秋寺》記載: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邪獅子,導引其前。吞刀吐火,騰驤一麵……像停之處,觀者如堵,迭相踐躍,常有死人。”說道這裡,陳陽放下了手中坐獅像,“井上先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北魏時期,每年四月四日,洛陽千秋寺舉行佛像遊行,在隊伍前由人扮演獅子噴火表演,為佛像開道,人們常因圍觀而發生踩踏事故。”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當時老百姓對獅子有多麼好奇,為了看一眼由人扮成的獅子,發生了都發生了踩踏事故。”
魏晉南北朝,由於戰亂動亂,使人民生活困苦,人心不安,佛教大受歡迎,獅子形象也開始提升。從佛教用語可以看出獅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例如大英博物館館藏的文殊菩薩,他架乘獅子,雙手執劍。
還有釋迦牟尼佛祖被稱為“人間獅子”,連帶佛所在的床或地被稱為“獅子座”,是“佛祖座席”的意思,把佛的話比作“獅子吼”,甚至少林寺還有一門功夫,稱作佛門獅子吼,因為佛為人中之至尊,因此人們用獅子來形容佛的大無畏。
唐朝之後國力強盛,西域各國為了交好巴結,紛紛加大貢獅的數量並換取賞金,唐太宗還特命虞世南作《獅子賦》,閻立本作《獅子圖》等,當時琉球與大唐交好,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隨著佛教的發展,才將獅子一詞傳入了琉球,但因為獅子數量稀少,並沒有流入琉球。
南北朝到唐代時期,獅子形象
唐宋之後獅子慢慢從皇室走入民間,但即便這樣,獅子的形象在民間也一直是個謎,一直到了明代,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貢獅大量增多,獅子的形象也慢慢開始了轉變。明代是獅文化的高峰時期,許多宮殿、園林、府第、衙門前都設置石獅子守門,成為古代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
明周全《獅子圖》縱123厘米?橫198厘米?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可以這麼說,到了明代的時候,老百姓才知道獅子到底是什麼樣子,”陳陽看著井上笑了一下,拿起坐獅像,“您拿來的這件隋唐時期的坐獅像,其實是當時工匠按照狻猊改良後的形象來做的。”
“所以,說它獅子也可以,但我個人認為,既然當時的工匠是按照狻猊的形象來做,那就應該算作是狻猊!”
“狻猊可能井上先生不知道,”陳陽咧嘴一笑,“在我們華夏神話故事中,它是龍的兒子。”
根據明代謝肇淛《五雜俎卷九·物部一》記載:龍性最淫,汙牛生特龍,汙馬生龍駒,汙驢生春龍,汙羊生猖龍,汙豬生債龍(又名豬婆龍),要是汙了野雞,下了蛋,入地一年走一尺,四十年起蚊,它一出來,能使山崩地裂,周圍帶出四十丈水來,乃是龍王爺的反叛,與牛交,則生麟麒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駒);即婦人遇之,亦有為其所汙者。嶺南人有善致雨者,幕少女於空中,驅龍使起,龍見女即回翔欲合,其人複以法禁,使不得近,少焉,雨已沾足矣。
“意思呢,就是說龍這種動物,生性好色,跟什麼東西都可以結合,所以也生下了諸多物種。”說道這裡陳陽打了一個響指。
雖然說獅子遠在非洲和阿三那邊,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龍遊八方,沒準什麼時候就跑到了阿三那裡,見到了獅子。因為獅子不是華夏產物,龍指定沒見過,心裡可能想,這是什麼東西,老子來一下看看,什麼感覺,於是就有了狻猊這種物種,這也就是為什麼華夏山海經中記載的狻猊形象,跟獅子很像了。
“雖然說狻猊形似獅子,但是這家夥喜靜不喜動,好坐,喜歡煙火,關於狻猊的記載,我曾經看過一本古書,書名我忘記了,不過在那本書上,我第一次看到狻猊打架的過程。”陳陽說著話站了起來,笑著走到井上麵前。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了一種怪物,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相繇又稱相柳,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凶神,共工的大臣。身體像蛇,但是有九個頭,食人無數,所到之處,儘成澤國。
“因為它是水神共工的臣子,所以它也會水,而且它噴出來的水有毒,又苦又辣,吃了會死人。大禹在治水的時候碰到了相柳,為了保護百姓,就跟相柳打了起來。其實大禹並不是相柳的對手,就在危機關頭,一隻狻猊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見到大禹被相柳追殺,為了救下大禹,跟相柳打了起來。”
“彆看狻猊喜靜,但它畢竟是神獸,根本就不懼怕相柳,就這樣兩隻猛獸鬥的是昏天暗地,狻猊看著相柳噴濺出的血液,落在了大地上,莊家瞬間就枯萎死了,四處都是它噴出來的洪水,狻猊不忍老百姓繼續受罪,於是從口中噴出一團煙火,將相柳包裹住。”
陳陽衝著井上嘿嘿一笑,“井上先生,聽好了,精彩的地方來了!”
相柳不知道是狻猊的策略,還以為狻猊害怕了自己,準備用煙火困住自己準備逃跑,於是衝出煙霧準備追擊狻猊。就在相柳九個頭中的一個頭露出煙火之後,狻猊突然出現,一口就咬住了相柳的頭,用力一甩,相柳的一隻頭就這樣被狻猊活吞了。
相柳這種怪物,畢竟是在共工身邊的臣子,那是有一定法力的,頭要是被砍了,自己還能長出來,可是被狻猊咬掉一隻頭之後,它發現居然長不出來了,這時候相柳知道不好,自己不是狻猊的對手,於是轉身就跑。
“相柳在前麵跑,狻猊在後麵追,相柳跑的快,狻猊跑的慢,結果被相柳跑掉了。後來相柳跑到了一處小島上,在這裡沒人是它的對手,慢慢的稱王稱霸,隻不過以為內沒了一個腦袋,它隻能改成另一個名字,八岐大蛇!”
“八嘎!”井上聽到這裡,紅著眼珠子,一把抓過了陳陽的衣領。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