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周牧楓意料的是,他為了掙小錢錢整出的各式豆製品在臨安掀起了一股子不大不小的風暴。
在好幾天前,臨安城的主婦們發現,一夜之間,城內的陳氏糧鋪多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吃食。
這是一種以豆為名的吃食,價格便宜,清甜味美,量大管飽。
豆漿清甜可口,深受孩童喜歡,放一些紅糖什麼的入內,飲之更是甜膩。
豆芽脆爽,可生食、可涼拌、可煮湯、亦可燙熟以後直接夾在蒸餅裡食用。
而一種名喚“豆腐”的吃食更受文人士子喜愛。此物色澤潔白,溫潤如玉。經鹽漬油烹,其色不改。不論葷素搭配、清煮涼拌,豐儉由人,其美不減,是真正能表達出文人士子之抱負的君子之菜。
再加上,這三樣東西都不貴,不管是達官貴人亦或是販夫走卒,幾枚大錢就能將一大塊豆腐亦或是一把豆芽,一壺豆漿帶走。
但是,率先將豆製品捧上台麵的則是昭國公府的人。
前麵說過,昭國公為他的小女兒擺及笄酒宴,而他的管家就是第一個從陳氏糧鋪買來豆製品充當宴席的幾道小菜的那個。
那場酒宴,昭國公和一眾臨安勳貴們大肆讚揚起了這種新菜。
當然,在此之後,在權貴人士中,就開始流行起了吃豆腐豆芽。
至於豆漿這玩意兒自己做就行,喝一口就知道這玩意兒是什麼東西搗鼓出來的。
但是這豆腐和豆芽嘛慢慢想吧。
突然有一天,那些買菜的主婦們發現:
誒這幫官老爺怎麼都在瘋買這些沒見過的吃食兒?要不咱們也去買點試試?
於是乎,這沒見過的吃食兒一傳十,十傳百,飛速的在臨安城內流行起來。
眾人都紛紛議論:臨安城內出現了一種“國民”美食。
而這股風,也終於刮到了皇宮裡。
正午時分,元康帝又獨自在禦書房用膳。
自從周牧楓解決了田地耕作的問題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
稅收啊,良種啊,灌溉啊,還有此起彼伏斷斷續續的反叛勢力啊,更有外部頻繁叩邊的突厥人、匈奴人啊。
頭疼啊,他看著這些堆積如山的奏折,隻想一把火燒了。
但是不行,他是天子,還是一個從不看好的庶出皇子中爬上來的皇帝,底下有一大堆前朝舊黨虎視眈眈的盯著他。
他們就等著他犯錯誤呢。
“王老狗,傳膳吧”元康帝揉著眉心,滿臉疲倦。
這當皇帝累,上朝累,不上朝嘛,批改奏折也累,後院還不能起火,三宮六院都要等著他去滋潤。
累啊,他突然就很羨慕周飛鴻,這家夥自從卸了兵權,領了個“軍師”的虛職兒之後,過得那叫一個滋潤,整天不是打孩子就是打孩子
“嗯?王老狗,這是何物啊?”
王德連忙湊了上來,仔細分辨後笑道:“回大家,此方正白淨之物乃是豆腐,此菜名為清蒸豆腐,做法為將豆腐清蒸,出鍋後淋上料汁兒,滋味清爽,清熱解暑。
而旁邊這個,名喚雞子豆腐羹,以雞子與豆腐蒸熟而成。
這道素菜,名為素汆雙芽,乃綠豆芽和黃豆芽混合汆熟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