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衡思索許久,歎道:“主公,若是如此,不如將仲華(馬岱)調回武威,以禦外族,調令明回長安,再將孟起調往上庸作為主將鎮守,最後將文長調回益州。”
劉備頓感疑惑:“調仲華,令明與孟起備尚能理解,可調回文長是何用意?”
丘衡答道:“衡近日思慮過,南中不穩,蜀中若無大將坐鎮,恐生意外,故防患於未然,而且,主公稱王大典,武將有文長為首,也好一些。再者,若局勢穩定,衡欲出兵鎮壓南中,屆時若有文長相助,則事倍功半。”
聽完丘衡的話,劉備點頭:“原來如此,那便依子平之言,備馬上發布調令。”
劉備聽從了丘衡的建議,很快下達調令。
時間一晃而過,一日,在劉備府上,諸葛亮帶來了兩個好消息。
“主公,所有勸進大臣皆已在勸進表上署名同意。”諸葛亮遞上勸進表給劉備觀看。
劉備麵色如常,卻不難看出眼中之喜意,檢閱一遍後,遞給丘衡,對諸葛亮笑道:“孔明辛苦了。”
丘衡接過,眯著眼笑道:“主公,明日議會,衡便領百官三勸進,跪求主公稱王。”
劉備一時不知道該怒該笑,瞪了他一眼:“國家大事,不得嬉鬨。”
“衡知錯,衡知錯。”
玩笑過後,丘衡恢複神色,沉聲說道:“既然大事已定,是時候派人出使東吳,告訴吳公這一大好消息了。大典乃由孔明籌劃,不知具體時間何時可定?”
諸葛亮稍作思考,答道:“若是急於出使,時間定於三月之後比較合適。”
丘衡一口應下:“好,那便定於三月之後,若是屆時大典籌備有何差池……”
諸葛亮看向丘衡,抿嘴道:“所有責任,亮一力承擔。”
丘衡一笑:“很好。”
丘衡咄咄相逼,諸葛亮可不打算就這麼放過他:“恕亮直言,東吳未必肯乖乖就範,為主公慶賀,若是東吳在慶典上搞出事情,破壞慶典,又應是何人之責?”
丘衡滿臉不屑,說道:“此責任,衡亦一人承擔。”
“如此甚好。”
劉備在旁左右看看,無奈道:“不過一個慶典,你二人不至於此吧?”
劉備沒有想到的是,看似爭鋒相對的兩人,不過是在以另一種形式提醒對方需要慎重之事罷了。
在劉備的“勸解”下,二人終於不再此事上多說。
“此次出使東吳,二位可有推薦人選?”
諸葛亮想了想,舉薦道:“伊籍,伊機伯,可堪此任。”
此去東吳的使者隻需向東吳陳明稱王一事,將難題拋給東吳即可,隻要態度言辭上不落劉備威風,便沒有問題,從這一角度看,機敏善變的伊籍確實是不錯的人選,所以丘衡附議道:“衡無異議。”
“好,那便決定由機伯出使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