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元年,公元1450年,正月初七,采石建文朝中軍大營,
建文帝朱國複端坐正中,左邊坐的首席謀臣程度,右邊坐著大將史仲彬,張秉彝,
正對麵是南直隸的軍事路線圖,
“程學士,這是南京城清正會李璉,剛派人送來的南京城軍事圖,上麵標注了幾條進軍路線,但李璉卻沒有給朕指名,具體從哪裡進軍為好?
朕想聽聽程學士的看法,從哪條路走進軍為好呢?”看著密密麻麻的行軍路線圖,建文帝朱國複是頭大不已。
程度站起身,走到那詳細標注有敵人軍力部署的南直隸軍事地圖。
仔細得,慢慢得,一一端詳,
隻見圖上,分為三條進軍路線,
一條為從采石下船往東走路上,進攻南京東城,
一條為從采石下船往西走路上,進攻南京西城,
一條為從采石沿長江水道進軍,直接進攻南京城南。
三條路線,兩條是需要繞行從路上進攻,一條是直接從水路進攻,
當然是直接從水路進攻最合適,
稍微一想,程度知道了建文帝朱國複的憂慮之所在,
“陛下,可是擔心元末陳友諒中伏之事重演?”
“知我者,程學士也,
朕確實是有此擔憂啊,畢竟前事不遠亦,
當初那陳友諒戰艦實力之強,比太祖強大的多,也是跟我們如今形式一樣,一路沿長江東進,攻占太平和采石,兵峰已經直指南京,
也是從這條水路進軍,但被康茂才引誘棄舟師登上了江東橋,最後被太祖提前安排的伏兵,
北麵石灰山上得常遇春、馮國勝帶領的五萬大軍,
東麵南京城南徐達帶領的五萬大軍,
西麵大勝港駐守得楊璟3萬大軍,
南麵龍江關駐守的張德勝、朱虎帶領的3萬水師,
加上對麵獅子山上太祖親自統帥的4萬大軍,
共20萬大軍合圍了江東橋,最後傭30萬大兵的陳友諒大敗,
康茂才引誘一分部漢軍棄舟師登上了江東橋,導致軍心不穩,這隻是陳友諒此戰戰敗的原因之一,
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勢因素,
龍灣此地,地勢狹窄,陳友諒的大軍又大多處於戰船上,大兵無法展開,而朱元璋的大軍卻部署於四周,軍力完全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陳友諒擁大軍30萬,但能加入大戰的軍士,連10萬都不到,而朱元璋的20萬大軍的軍力卻完全發揮了出現,
20萬打10萬,陳友諒焉能不敗!
正是對龍灣此地,地勢不塾,才導致陳友諒大敗,
而走水路必然要經過龍灣此地,朕實在是心有餘悸啊!”
顯然建文帝朱國複對當年的龍灣大戰知之甚詳。
聽完建文帝朱國複的擔心之處,程度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陛下,難道不聞,可一不可二呼?
龍灣之戰,如今世人儘已曉知,
此地怎麼可能還會有人在此設伏呢,
陛下多慮了!”
建文帝朱國複一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