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西域,即指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省份,占我國國土總麵積的六分之一,資源豐富,是我國西部地區的重要省份,對全國的安穩也有重要作用。
正是因為它的重要作用,外國一直流傳一句話:
“隻要西域在,中國就一定能崛起,
失去新疆西域,中國必將衰弱!!”
這話在曆史上,是得到過多次驗證的。
兩漢時,中華因為有西域在手,變成了當時世界的中心。
但兩漢以後,我國進入三國、西晉、南北朝時代,但就是這樣的亂世,
隻要是有點勢力的中央或者地方政權,也從未放棄對西域的經營和管理。
如,三國之曹魏時期,
公元222年,曹魏繼承漢製領護西域,在伊吾(哈密)置宜禾都尉,在高昌(吐魯番)設“戊己校尉”,在車師後部賜其王守(署理)侍中官職,號大都尉,後又置西域長史管理西域各國。
公元265年,司馬炎代曹魏建立西晉,在西域設立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長史等管理機構。
東晉鹹和二年,公元327年,割據河西的前涼張駿攻取伊吾,劃屬敦煌郡,以參軍索孚為伊吾都尉。
鹹和四年,公元329年,設立高昌郡,隸屬沙洲(今敦煌),
此為高昌按內地行政建郡設官之始。
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前涼張駿征服焉耆,派軍隊征伐龜茲、鄯善、於闐等國,
前涼政權在西域地區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將軍呂光受命率7萬餘眾討平西域。
苻堅淝水之戰兵敗後,前秦瓦解,呂光據有姑臧(今甘肅武威)於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稱大將軍、涼州牧。
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史稱後涼,統治範圍包括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另外十六國時期,維吾爾人祖先丁零人翟遼在今天河南黃河南岸建立的政權國號魏,史稱翟魏,
公元392年為後燕慕容垂所滅。
這些政權都試圖保持對西域諸藩的控製。
最終鮮卑的北魏重新統一中國北方,控製了西域東南的一部分。
疏勒、於闐、龜茲和且末等西域諸國政權控製的西域西部,而西域中部的吐魯番附近,則被北涼的延續者高昌所統治。
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河西李皓占據敦煌。
西涼建立不久,駐軍玉門、陽關以西諸城,控製西域!
之後的南北朝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開始先後控製西域。
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東胡人(中國古族名)後裔,
五世紀初興起於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強大政權,同北魏爭奪西域。
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北魏滅北涼,西域諸國降附北魏,
高昌王麴嘉及其子孫多次受北魏冊封。
太延元年至末年,公元435—439年,西域各國遣使向中原朝貢,使臣連年不斷。
隨著北魏勢力進一步擴大,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北魏置伊吾郡。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
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後被北齊、北周取代。
中央王朝再次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國家開始衰弱!!!
而與此同時,北方少數民族鐵勒,趁機控製西域,開始崛起。
鐵勒,亦稱敕勒、高車,最初遊牧於貝加爾湖及鄂爾渾河、土拉河流域。
公元487年,高車副伏羅部首領阿伏至羅與其弟窮奇率所屬十餘萬部落(戶)西遷,在車師前部(今吐魯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車國。
嚈噠,起於塞北(古指長城以北地區),五世紀末東進塔裡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權,並越過帕米爾高原,曾一度控製南疆部分地區。
吐穀渾源於鮮卑(中國古老民族),四世紀初,自遼東(泛指遼河以東地區)西遷,逐漸控製了今甘南(甘肅南部地區)、四川和青海地區的氐(中國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了吐穀渾政權。
南北朝末期,
西域出現了社會大動蕩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麵。
5世紀末,吐穀渾和柔然開始分彆侵入新疆南部和北部,
中原政權喪失了對西域的控製。
“失去新疆西域,中華必將衰弱”,這話第一次得到了驗證!!!
喜歡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請大家收藏: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