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十幾個高年資的精英,大多數都是科主任,或者類似的職務。
也有兩個例外,一是秦耕,另一個是肝膽外科的邱醫師,他沒有做科主任,但是他是外科手術一把刀。
他最成功的地方是多次成功搶救了化膿性膽管炎患者,這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在他手裡成功的機會比彆人都大。
也就是說,他對抗感染比較拿手。
而燒傷病人第三關就是感染關,抗感染就是很考驗水平的。
開始討論。
中規中矩,從住院醫師開始報告病曆,然後是從下到上的發言,沒任何問題。
秦耕年輕。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按年齡來吧。
70年代沒有職稱評審。
本來,臨床體係應該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技術係統,下級服從上級,一層一層領導。這個體係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
在我們國家,也有幾十年的曆史了。
這要追溯西醫在我國的發展史。
湘雅、協和、齊魯,華西,同濟等一批20世紀初創建的西醫醫院,就把這個體係帶過來了。
醫師,主治醫師生,主任醫師,三級查房製是西醫院的基本製度之一。
就是說,正規的西醫醫院,是不存在單獨某個醫生看病的,住院醫師上頭有主治醫生,主治醫生上麵還有副主任醫師或者主任醫師,這樣就構成了三級查房製度。
這種製度很嚴格,一直到我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候,這三級查房都是有的,即便是中醫院,他們也是按西醫醫院的製度建立。
現在雖然很多年沒有職稱評審了,但醫院內部還是分得清誰應該是主治,誰應該是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所以這套係統還是在實際中運行。
秦耕才畢業,自然應該比較早發言。
不過,秦耕是特彆邀請的,是黃院長的意思,錢副院長可能並不認可。
今天主持會診的人是錢副院長,黃院長隻是列席,表示一個態度,表示他親自參與了會診,很重視了。
秦耕在比較早的順序時發了一個言,無非就是燒傷病人治療的三關,如何度過這三關。
理論,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知識的靈活運用。
燒傷病人,特彆是這種大麵積深度燒傷的病人,具體的處理相當的複雜,沒有一群有經驗的人持續跟蹤治療,成功率真的不高。
燒傷病人的處理,包括創麵處理,進院後就要及時進行清創處理,這種清創處理遠不是普通的清創縫合。
其次是疼痛管理,這也是需要重視的過程,必要時可以用阿片類的止痛劑。另外,還要及時的鎮靜。
第三,感染預防,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關,很多病人死亡就是死在感染。所以,除了不用萬古黴素等限製類抗生素,其他的什麼抗生素高端就用什麼抗生素。
抗生素好不好就看細菌的耐藥性,一般,越是遲出產的抗生素越好,那些用了很多年了的抗生素就不受歡迎了。
第四是液體補充,這非常考驗醫生的水平了,病人死亡在休克關的非常多見,沒辦法,很多時候醫生明明知道出問題了,但就是糾正不了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