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分配方案,對六舅李立夏都是非常的優待。
3000分工分,曼掌生產隊的工價是很高的,他們有比較大的自主權,還有比較大的經營權,彆地方不能抓經濟建設,他們可以。
所以,曼掌生產隊的工價,每10分可以達到1元3毛,比內地大部分地方高很多。
六舅李立夏他們老家,10工分隻有04元。
3000分工分,就可以分到390元的現金,平均到每個月,就是325元的工資。
這筆錢拿得很輕鬆,旱澇保收,並且事實上根本就不需要出300個工。
如果按每斤酒1到3分錢分成,1萬斤酒的銷量也不是問題,前幾年,他們平均就有7、8千斤酒的銷量。
低檔次酒,一斤分成1分,高檔次酒,一斤分成3分。
按這個比例分成,六舅李立夏的日子也會過得很好。
還沒等秦耕做參謀,六舅李立夏就表態了,“我選擇第二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假設出工300天算的,而事實上,六舅李立夏100個工都出不了,他拿這個錢,心裡會不踏實。
拿提成就不同了,他負責品種的把控,拿多拿少其實是看業績,他當然心安理得一些。
另外,六舅李立夏多精明的人,他看到的絕對不是眼前,而是幾年之後,他就不相信企業不增長,今後,要是增加到3萬斤的銷量,他就會有5、6百元的收入了。
5、6百元收入,在鄉裡,可以橫著走。
不過,再怎麼精明,六舅李立夏還是有局限性的,秦耕趕緊更正計算方法,他說:“按銷售價的3給報酬吧。”
秦耕微笑著提出了新方案。
這個方案看似和原方案沒什麼區彆,但若乾年後,隨著物價的上漲,3分錢不動,幾年後等於歸零,按照售價波動,六舅李立夏就可以躺贏。
波罕等人當場就答應了,並且寫了協議,正式聘請李立夏做曼掌酒坊的總技術指導,報酬是銷售額的3。
六舅李立夏白天在秦耕家工作,曼掌酒坊並不是每天都有酒釀造,大約每3天有一次蒸餾,每次蒸酒都是從傍晚才開始,一直要蒸到下半夜,所以六舅李立夏每周隻要去兩次。
他對於發酵環節並不裡手,曼掌寨子裡有高手,他把關的環節是蒸餾,溫度控製是關鍵,溫度高了或低了,都會有其他成份的物質混進酒精裡,所以,這個溫度十分重要。
他曾經在外地幫彆人釀酒,就被安排燒火,旁邊,有一個很厲害的師傅指導他控製溫度,他就是這樣不經意學到了一門本事。
沒想到這很不起眼的本事,竟然可以養家糊口!
六舅學會了騎馬,也學會了騎自行車,加上猛養農場場部到曼掌寨子路程並不遠,六舅很勤快,不釀酒的時候,他也經常去曼掌酒坊,跟著管發酵的師傅學習發酵。
人家管發酵的師傅是一個很老實直爽的農民,有人願意學,他就願意教,而六舅李立夏是一個有心的人,他知道,他這輩子的吃飯技藝估計就是這釀酒的技術了,他就準備把釀酒的每一個環節都搞懂,搞精。
秦耕見六舅專心研究釀酒,就從農場圖書館裡借了兩本釀酒的書,送給六舅學習。
六舅有高小文化的,後來闖南走北,學到的東西也多了,認字,相當於有了初中文化,關鍵是他本身聰明,所以,秦耕給他的書,他幾天就看完了,並且有很深的感悟。
他把知識運用到曼掌酒坊,酒的品種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到了第二個月,酒的質量就穩定在一個水平上。
曼掌的酒也正式出名了,昆明供銷社派專人來考察,因為他們注意到曼掌的酒已經和很多名酒的質量接近,他們考慮推出一款雲南特色的好酒,決定重點考察曼掌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