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荒漠’的威名已不及當年了。”當科考隊到達昆侖站時,周然不由得感歎道。
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四麵八方都被雪脊覆蓋。
“與三百年前比起來,這裡的冰雪隻剩了不到五分之一。”鄭大申說,“恐怕以後隻能叫‘荒漠’了。”
“是啊,人類的足跡太多了。”
“二氧化碳排放,臭氧層空洞,這兩大傳統因素是造成異常升溫的主要原因,但是我相信還會有新的因素存在。鄭教授認為呢?”周然說。
鄭大申點了點頭,似乎認可他的觀點:“除此之外,太平洋在流動過程中攜帶了溫暖潮濕的熱空氣,而在這個流動過程中形成了一條巨大的‘大氣河’,影響著南極的氣候。我想這可能是新的因素……”
“哈哈,我之前也考慮過這方麵的影響。”
周然看起來挺高興,沒想到兩人想到一塊了。
“這次是個絕佳的機會,驗證下這個猜想。”
……
南極大陸自然條件極其惡劣,雖然近年來氣溫有上升的趨勢,但是平均溫度在20度左右。除此之外,南極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這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12級以上的暴風也是家常便飯。
這些因素給科考組帶來了極大地困難。
通過半個月的觀測與實地勘察,南極臭氧空洞增加了2~3倍,情況不容樂觀。而且“死亡地帶”數量劇增,相比過去兩年竟然增長56,可怕的數據!
所謂“死亡地帶”,是指由於汙水等排泄入海,為一些藻類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從而刺激這些海藻的瘋狂生長,加上空氣汙染因素,導致海中形成了一些“低氧區”和“缺氧區”。
在這些區域,不但魚、蝦、貝類等無法存活,就連海草也難以幸存。因此,“低氧區”和“缺氧區”又被稱為“死亡區”,即“死亡地帶”。
此外,南極冰山崩塌事件也頻頻發生,海冰麵積逐年減少,這都是重大問題,將加快全球變暖速度。
白色的海冰能將太陽的熱量反射出去,但當它被深色、未結冰的海水取代時,反射出去的熱能就會變少,吸收的熱能則會更多。如此一來,又會使更多海冰消融,進而吸收更多熱能,形成惡性循環。
“事實證明,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速度,前所未有!”鄭大申痛心的說,“周教授,我有一個問題,希望你不要見怪。”
“請說。”
這次南極科考,兩人共事的時間比過去五年還要多,通過這十幾天的接觸,周然漸漸放下了防備。
“南極的環境惡化隻是地球的一個縮影,由此能夠想象出其他方麵的破壞。我想請問,您現在還覺得當初我在辯論會上的發言是危言聳聽嗎?”鄭大申說。
周然愣住了,沒想到他會提這樣一個尖銳的問題,尤其是站在眼前的事實麵前。鄭大申說的不錯,南極大陸的狀況絕對可以用“糟糕”來形容。
就在這時,周然看到遠處有幾隻搖搖晃晃的企鵝,應該是跋涉到最近的海岸去捕食。由於冰山崩塌和海冰麵積減少,使得企鵝的生存更加艱難,它們不得不到更遠的地方捕食,這種艱辛的旅途對企鵝的生存正逐漸造成毀滅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