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無止境的絕望,人類暴露出了天生弱點之一。人類還有一個更為致命的弱點,那便是投降,但這時,x星人已經逃禍而去,災難卻不接受投降,人類隻有自救。
航天院立即召開會議,由阿道夫主持,參會的除了聯合政府的高層,還有航天和軍事方麵的專家。
根據對大行星體積與質量的估算,以及運行速度和運行軌跡的測算,大行星將會與地球發生正麵撞擊,撞擊時所釋放的能量大約為150萬億噸tnt,足以將地球毀滅。
除此之外,即便地球在大撞擊下未被毀滅,幸存下來一部分人類,但是,在大撞擊之後形成的山火、硝煙、瘟疫、海嘯等自然災害還會要了人類的生命。退一步來說,即使躲過了這些災難,到時候地球已經沒有存貨的動植物,也就沒有了食物,人類仍舊不免滅亡。
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假設和爭論,會議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向火星移民,轉移人類;二是向大行星釋放核彈,利用在核彈爆炸釋放的能量改變大行星的運行軌跡。
接下來,又是無休止的爭論
如果采取向火星移民的方案,在人類現有的航天飛船和僅存的人類數量來看,是可行的。但是,由於火星的改造進程緩慢,目前還不完全具備人類居住的條件。如果,人類移民火星,食物將會是第一要事。因為火星的土壤結構無法培育出植物生長,並且淡水資源幾乎為零。
如果采取第二種方案,聯合政府目前僅剩的核彈不到一百枚,按照計算來看,核彈爆炸所釋放的能量的確能夠改變大行星的運行軌跡。不過,即便如此,仍不免要與地球撞擊,隻是撞擊麵減少,釋放的能量沒有如此巨大而已,到時候地球依舊會受到重創。
聯合政府連續開了三天的會議,最後達成一致:否決外星移民,采取向大行星釋放核彈來改變其運行軌跡的方案。雖然不能使大行星完全避開地球,但撞擊釋放的能量會減少75,集合全人類的力量,足以生存下來。
與此同時,電力係統仍在加緊重建,由於人員和設備的集中投入,有望在一周之內恢複百分之八十的供電係統,到時候發射核彈需要大量的電力負荷。
方案已定,聯合政府命令航天院即時投入工作,由阿道夫教授負責,調配聯合政府所有的力量,精確計算出大行星的運行軌跡,以及核彈的最佳投放坐標。
同時,聯合政府發布了“告全體人民書”,發布了人類即將麵臨的災難,呼籲人民上下一心,一定會戰勝災難。並要求民眾儲備糧食、淡水及生活用品,迎接大撞擊的到來。
兩天之後,航天院終於計算出核彈爆炸的最佳坐標,依次計算出發射核彈的時間。很快,這一天來臨了,在五秒鐘倒計時的見證下,地球上所有的核彈同時發射。
隨著地球上空接連而來的巨大聲響,核彈爆炸釋放的額巨大能量迫使大行星的運行軌跡發生偏離,經過短暫的飛行,大行星最終與地球發生側向撞擊。撞擊時刻來臨,一種不可描述的巨響響徹天地,隨著巨大的震動與咆哮,猶如末日來臨。
由於大行星的軌跡發生改變,大撞擊釋放的能量減少了75,但其威力依舊是不可估量,撞擊時的大爆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破壞,巨大撞擊導致多種有毒物質被釋放到大氣中,還引發海嘯並對海岸造成巨大的破壞等等。
由於大行星軌跡發生改變,由原來的正向撞擊變為側向撞擊,其撞擊中心在南極洲板塊,並以此向四周輻射,影響較大的是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
大撞擊發生之後,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剛剛重建的電力係統再一次遭受到致命的破壞,許多先進的設備設施遭到破壞,無法使用。
地球上很多地方被海水淹沒,原本富饒的區域蕩然無存,世界各地能源極度匱乏,就連人類原本賴以生存的空氣、水、食物等也變得極其珍貴。
苦難與災難又一次降臨到這顆星球,幸存下來的人類將何以自救呢?
大行星撞擊之前,地球共分為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及太平洋板塊,但在撞擊之後,六大板塊已不複存在。受撞擊的影響,六大板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大撞擊之前,太平洋板塊全部為海水包裹,但在撞擊之後,地殼發生巨大變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已變成了無邊無際的沙漠,沙漠逐漸向兩邊延伸,整個亞歐板塊被沙漠完全吞噬,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一部分又被侵蝕掉,幾乎占據了地球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