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為了徹底解決脫脫迷失勢力,帖木兒再次動員大軍北上。脫脫迷失也不甘示弱,集結了一支更大的軍隊。然而戰前,脫脫迷失手下的蒙古人和突厥人發現,帖木兒大軍和他們不同。
雖然按理說,帖木兒汗國也是個蒙古-突厥係政權,他的主力應該是本部的遊牧騎兵,但眼前這支軍隊裡,竟然有數量眾多的波斯人。
波斯人一貫以兵弱不堪戰著稱,把這些人填入陣線,說明帖木兒的實力已經大打折扣,隻能硬充門麵,給自己壯膽了。於是,脫脫迷失手下的貴人們紛紛陷入了盲目輕敵的情緒,甚至無視大汗本人的命令,非要和帖木兒決戰。
然而,帖木兒手下的波斯人,戰鬥力卻比預料高得多,金帳軍隊反而被擊敗。這時,紫帳大將郭賢已經攻入彆兒哥薩萊,脫脫迷失無家可歸,率領少數殘兵敗將,投奔立陶宛去了。金帳汗國故地再次易手。
帖木兒原本計劃徹底搗毀彆兒哥薩萊,防止這裡再生長出能夠威脅自己的對手。但紫帳汗國認為,這種情況下,敵人已經喪失了卷土重來的能力,沒必要放棄這座城市。
紫帳汗國那時對於北方頗為上心,總想重新打通草原絲綢之路,彆兒哥薩萊位置重要,是打通商路的關鍵樞紐,所以舍不得放棄、摧毀。
帖木兒畢竟出了最大的力氣,為了顯示尊重,紫帳汗建議,把彆兒哥薩萊改名為“帖木兒薩萊”,以紀念他的赫赫戰功。今後這座城市由雙方共同經營,收取商稅和周圍草原部落的貢賦。
雖然這時候,草原絲綢之路東段已經基本斷掉了,但作為地區性的貿易中心,薩萊城依舊頗有油水。帖木兒對於這個建議很滿意,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那之後,紫帳汗國開始對這裡也投入精力。
薩萊,是波斯語“城”的意思。金帳汗國的第一個首都,是拔都建立的“拔都薩萊”。後來,繼任大汗彆兒哥把首都搬到伏爾加河畔,建立新都“彆兒哥薩萊”。
這些地方,即使曆史上多次被毀,因為位置重要,也總能得到重建。到俄羅斯崛起的時代,彆兒哥薩萊附近建立了城市察裡津,拔都薩萊則成了阿斯特拉罕,可見地理位置的意義。
紫帳汗國的主力軍數量有限,不能一直留在這裡,於是,汗廷雇傭了附近的斯拉夫人,擔任守衛。這裡最大的威脅,就是脫脫迷失殘部,而斯拉夫人與周圍的遊牧部落有數百年的仇恨,因此抵抗起來十分賣力。
“帖木兒”是鐵的意思,“薩萊”是城的意思。因此,當地斯拉夫人也管它叫“斯大林格勒”,意思同樣是“鐵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