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戩聞言,眼簾輕闔,悟空的話語卻是不斷在其腦中回蕩。
感知不到周圍的一切,眼前,似乎就隻有那杯子存在。
少頃,楊戩靜下心來,不再去想悟空的手段如何,隻是感受這一片虛無。
漸漸的,他有些明白孫悟空的想法了。
人為心所執。
知物而用物,為一心。
不說仙神,就是普通人,一樣如此,感大地之實,故行走於道路。
感水之浮力,故遊或潛。
……
有所感,才有所用。
用走路的經驗去水中行走,自然是徒勞。
有前人的經驗,他們由此而方便,卻也因此而失去了自身探索出另一可能性。
得失,禍福,皆由此定。
前人能走的,他們未必能走。
“為仙為神,壽命悠久,隻要勤於探索,收獲便不會少了,若因仙神之名而懈怠,那這便是困住你們的牢籠。”
悟空平靜說道,若成仙成神,隻是為了脫離困,得自在,不去明道,那麼有一日,終會歸於虛無。
成仙有劫,可成仙之後,才是大劫。
若覺成神成仙便無憂無慮,拋卻煩惱,放棄之前一切念想,以為這便是逍遙自在。
那便是將自己永遠禁錮在仙神的牢籠中,與那籠中鳥,缸裡魚,無異。
套上這層枷鎖的,恰恰是他們自己。
“山間陡崖,雖有小道,有人健步如飛,有人見之腿顫,不敢動一步,這便是心與念不同。
那恐高之人就無法走過此間嗎,也不是,去尋找一個你能接受的方式,遠比克服恐懼來的輕鬆!”
悟空見楊戩心有所感,便再次開口說道。
有些方法,適合一部分人,卻難適用於全部人。
故術法可傳,道亦可授,卻須悟。
悟道,悟的不是他人道,而是自己道,縱是一樣的道,一人傳授,自是道道不相同。
術,或法,皆是一樣的道理。
世間有相近,相似,卻無相同。
又或者,一切相同。
楊戩眼眸輕抬,孫悟空的話如一顆石子落入他心湖間,蕩起一縷漣漪,讓他有所明悟。
萬千法術神通,一切規則,皆是前人心之所感,心之所悟,不同層次,不同境況下的理解與使用。
當孫悟空剝離這一切後,他之前的一切依仗,便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如夢幻泡影,儘皆虛幻。
他不需要去找回之前那種熟悉的感覺,因為本就存在,隻需要感知當下的一切,就足夠了。
探索,知見,理解,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