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考慮的還是成本問題。
荒郊野外的蓋房子,成本太高了,時間又長。
還不如等水泥技術成熟之後直接建廠。
而煉鐵作坊目前是消耗大頭,不僅是官礦貴,設備也貴。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大楚鍛造工藝相當成熟,能明確生鐵,熟鐵,鋼的區彆,而且鍛造兵器往往用的就是鋼。
因為要煉鋼所以就需要水排,其實就是水力鼓風機,這玩意兒造價是大型水碾的兩倍,而且還不止一台,現在架了已經足足三台水力鼓風機,相對應的則是三個橢圓形的高爐。
陳澤對於煉鋼技術的認知隻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
焦炭目前技術相對是比較成熟的,而且南部八州的煤產量還比較豐富。
但至於高爐煉鋼是怎麼個高爐,得多高,含碳量如何有效控製等等……陳澤一概不知。
大方向是最終要出火槍和火炮,鋼鐵是前置科技。
“好像要造火槍和火炮還得需要車床精加工,問題是造槍和火炮的車床我見都沒見過長什麼樣子……”
大楚……不,大隋其實就有火槍了。
甚至還有專門的火槍兵,不過還沒奢侈到用鐵,而是用的竹管搭配火藥,裡麵塞上石子之類的,一次性消耗品。
殺傷力極強,傷敵二十自損兩千。
大隋的火槍兵屬於是高危職業,很容易就炸傷自己,被竹子的碎屑弄殘的概率極高。
不過陳澤覺得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為至少他可以明確方向,知道最終產物大概是什麼樣子,而中間的過程就需要工匠們自己去探索了。
這一次過來煉鐵作坊,除了解決官礦問題外,順便也給工匠們開始普及一些化學概念。
陳澤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一個相對複雜的概念。
這些鐵匠們天天跟礦石和打鐵打交道,基本上是一點就通。
比如,含碳量。
含碳量不同才會使得鐵呈現出生鐵,熟鐵和鋼三種不同的特性。
在這個基礎上陳澤又解釋了熔點,氧氣,氧化,還原等等。
概念多,但不深。
反正陳澤能說的多說了,聽得懂的人自己會去琢磨,聽不懂……陳澤也沒轍。
工匠們絕大部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某種程度上來說反倒是好事,貼合他們的職業,所以理解起來更容易些。
念過書的怕是覺得陳澤說的內容過於離譜,反而沒那麼容易接受。
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陳澤才動身去談官礦價錢的事情。
因為有運輸成本,所以各個地區的官礦價錢都是不一樣的。
南部八州的鐵礦目前是王府管控的戰略資源,放給民間的鐵礦量不大。
打鐵鋪往往都是回收再利用,儘可能的節約成本。
雖說算是自家掌握著的資源,但鐵礦這事情上陳澤還是頗為謹慎的。
這裡麵涉及了王府體製內的利益分配和勢力鬥爭。
陳澤一點都不想卷進去。
你們鬥你們的,莫挨老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