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雲海過去談這事情,幾乎是水到渠成。
七家私人學堂同樣轉為公立學堂。
當然,並不占用學堂,而是希望眾人能夠將學生轉移到新的學堂,並且從今往後免除學雜費,隻要是適齡兒童皆可入學,供應餐食。
同時請這些位教書先生同樣也加入到教育工作之中,為青州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奮鬥。
當然,肯定不是為愛發電。
往後每月都發放薪錢,底薪五兩,並且有相應的補助。
一旦將此事告知百姓,青州怕是有無數孩童都會湧來報名。
所以目前消息都是壓著的,畢竟沒做好準備。
尤其是陳澤要搞的教育方式和以前也不一樣。
陳澤的理念還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根本,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其中除了以往的詩詞文章外,還要強身健體,除此之外還要加入實踐課程,到時候會請青州各種工匠來學堂之中教授技術相關的知識,沒準到時候組織士兵之類的搞軍訓。
突出的就是全麵發展。
柯雲海是相對比較開放的教育者,對陳澤的新式教育是非常讚成的。
畢竟陳澤搞教育又不是奔著考科舉去的。
當然,也支持考科舉,考上了的話校門口直接給你拉橫幅,進光榮榜。
但如果考不了科舉就可以退而求其次,有文化基礎和一技之長之後做什麼不好做。
教育是重中之重,畢竟陳澤還指望著以後大量的新式人才接班,這樣就可以正兒八經的摸魚了。
但柯雲海支持,不代表其他的教育者就支持。
所以還是需要柯雲海來牽頭,說服眾人。
目前暫定新開十二個大型學堂,二十個小型學堂。
因為是用宅邸來改造的,空間分布各不相同,大的宅院能容納大概四五百個孩子,小的也就一二百人。
目前需要教師兩百人左右。
就這恐怕還遠遠不夠。
因為一旦消息放出去之後,青州各縣以及鄉下的兒童都可能湧過來報名。
免除學雜費還供應餐食這種對於底層老百姓而言根本沒什麼抵抗力。
多少老百姓一家人省吃儉用,就是為了把孩子送入學堂求學,將來能混得有出息點,現在青州一旦正式招生,估計外鄉的孩子比例都可能比較高。
所以一部分的宅邸需要改造成學生集體宿舍。
青州官僚的所有宅院住滿了恐怕都不一定塞得下,那總不能讓孩子睡大街上啊!
這一咬牙一跺腳,陳澤把行館給騰出來了。
行館的規模,一口氣塞兩千孩童都不在話下。
不住了!
以後我就直接在秦博陽家繼續蹭吃蹭喝。
再苦再難不能苦了孩子。
另外,霍冠軍等人也可以入學了。
那一群少女歌伎陳澤可沒想著還給吳家!
我憑本事要來的,為什麼要還?
轉藝術老師,專門教授古箏,棋術之類的。
這些可都是高雅藝術,君子必修課程。
不過就是不能讓人家知道少女們是歌伎,因為可能會受到歧視。
所以陳澤特地讓人叮囑過了,誰要是問起她們原來做什麼的,不能說是吳府養的歌伎,就是特地聘請來的藝術老師。
而且這些藝術其他人還不見得能教,就這些歌伎會教。
人儘其才,物儘其用嘛!
現在主要還是場地問題,等水泥技術成熟了就好說,可以快速基建,先在城外整個校區出來。
目前隻能是將就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