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周邊有七個鄉,距離都不算太遠。
而那個劉員外所在的乃是大塔鄉,在沒有鬨匪患之前也是青州熱門景點之一。
這大塔鄉中的塔可是相當有年份了。
少說上千年,往前搗鼓就是戰國時代。
大概就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隻是那時候沒有戰國七雄,而是整整四十二個國家。
所以這邊的史書叫做四十二史。
大厲的開國皇帝在四十二史之中相當於政哥的地位,一統天下,定國號為厲。
書同文,車同軌之類的。
曆史進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比較相似的。
這大塔鄉之中最有名的觀山塔,始建於戰國時代的青國,舊址就是青州最裡麵的古城。
原本是做瞭望塔使用的,建了足足有十一丈,算下來就是將近四十米之高。
陳澤還是挺感興趣的,所以去大塔鄉第一站就是去瞧瞧這觀山塔。
先認個路,以後帶著大丫頭過來看看。
就是去大塔鄉的路實在是顛簸得不行,又不敢開太快,不然容易翻車。
陳澤掀開車簾瞧了一眼路況,路窄而且坑坑窪窪的。
就這種路騎馬都不敢騎太快,一不小心就得人仰馬翻。
等後麵水泥弄好了,一定要把路鋪上。
行進了大概半個時辰才瞧見了人影,不少人在田地間勞作,特勤組的人過去問了一嘴,來到陳澤馬車跟前就道:“少爺,這裡就是大塔鄉了,聽老鄉說要去觀山塔至少還得走一個時辰山路。”
陳澤一聽,果斷不去了。
為了瞧個塔還要爬兩小時的山,下來至少也得一小時,太折騰了。
“不去了。”
陳澤直接掀開車簾子就走了出來,下車瞧了一眼正在忙活的人們,忍不住暗暗歎了口氣。
一眼望過去,那無論男女老少都是瘦的跟皮包骨似的,頂著烈日就在那乾活。
鄉下地方情況都差不多,之前去小周村的時候,大部分人看起來都是比較瘦弱的。
“元康,跟我下地,其他人在這裡守著。”
眾人應是,陳澤拉著李元康就走上了田埂。
一眼望過去全都是稻穀,而且看長勢似乎並不算太差。
萬幸是旱情對青州還沒有太多的影響,今年應該能搶一波收成,但往後的情況可就說不準了。
不過糧食長得再好,跟這地裡乾活的人沒有多少關係。
這一征糧至少七八成就沒了。
但是眼下這形勢,陳澤覺著大楚朝廷有可能火上澆油,加重稅收。
時間也就是在九月和十月份之間。
利用災民和重稅先逼南部八州騷亂,得看王府這邊如何應對了。
這事情對於陳澤而言實在是關係重大。
想要安心搞建設發展還是得需要一個相對和平的大環境,隻是目前這個局勢……複雜得讓人頭疼。
廬州那邊還在換防期,王府這邊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敵意,對於換防也沒有采取任何的動作,是比較克製的。
大楚朝廷那邊應該不敢逼得太狠,畢竟北邊還有金遼,這邊要是打起來,那邊沒準背後捅刀子。
此外還有北涼霍家,中州陸家這些能夠影響局勢的勢力存在。
感覺應該還是能穩得住一年半載。
但是形勢這玩意兒本來就是瞬息萬變的,陳澤唯一能做的就是搶時間,儘快在這個和平真空期之間崛起。
微微晃了晃腦袋,暫時不去想大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