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決此事其實也不難,還用不著我儒家大賢出手。”
說話的是一名耄耋老者,身穿一襲素白長袍,身姿偉岸挺拔,儒雅之中帶著些許威嚴之氣。
“鄭老?您怎麼來了雁門關?”
張遼看見來人,連忙恭敬地迎了上去。
“昨夜遊學至此,本打算拜訪一下老友,卻沒想到遇上蠻族大軍叩關,老夫又豈能坐視不理。”
老者一邊說,一邊在張遼攙扶下緩緩走上城牆。
當看見站在一旁的劉燁時,眼眸突然一亮。
“好一塊璞玉,不知小友名諱,可有師承?”
劉燁左右望了望,這附近好像也沒彆人,那就是說的自己了。
要不說年老成精,對方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是塊璞玉,這眼光相當毒辣!
“小子劉燁,見過鄭老。”
劉燁此時也顧不上用真實之眼查看老者屬性,連忙上前見禮。
這人連張遼都得以禮相待,八成又是某個大人物下鄉視察來了。
“劉燁……好,老夫記住了。
小友日後若有向學之心,可隨時前往老夫的康成書院,老夫必掃榻相迎。”
老者捋了捋胡須,一臉滿意地看著劉燁,臉上都笑出了褶子。
“這……”劉燁沒有立馬回答,隱晦地瞅了一眼張遼。
畢竟自家領導就在旁邊,要是隨便就答應了彆家公司的邀請,你讓領導的麵子往哪擱?
張遼似乎也讀懂了劉燁眼神中的意思,忍不住哈哈一笑:“賢弟還不快拜謝鄭老,這天下能得鄭老親自相邀的人可沒幾個,賢弟你今天算是走大運了!
聽到張遼這麼說,劉燁也就不再故作矜持,當即拱手拜謝:“承蒙鄭老厚愛,小子對康成學院也是神往已久,他日若有閒暇,必將登門拜訪。”
他現在也算反應過來眼前這位是何人了。
鄭玄,大漢著名學者,康成學院創始人,儒家經典之集大成者。
主張我輩文人,除了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他自己更是用一生去踐行了這句話。
據其親著的《戒子益恩書》記載,“遊學周、秦之都,往來幽、並、兗、豫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得意者鹹從捧手,有所受焉”。
鄭玄這一生,足跡遍布幽州、並州、兗州、豫州,博覽眾家之所長,晚年終成一代大儒,其學更是被世人稱之為“鄭學”。
縱觀整個東漢末年,能在學問上超過這位的,可以說一個都沒有。
這是一位注定成就大儒的巨佬,若能認其為師,自己的文道修行之路將再無坎坷。
不過這事也不能操之過急,古代對拜師之禮看得特彆重,得做好萬全準備。
“哈哈,如此甚好。”
聽到劉燁這話,鄭老也是老懷甚慰,隨即更是與劉燁聊起了家常。
一旁的張遼見兩人相談甚歡,糾結半天,最終還是忍不住插了一句:“鄭老,您老剛才說解決蠻族軍勢不難,不知具體要如何去做?”
好家夥,再讓你們聊下去,蠻族大軍就該攻城了。
“莫急,此事說難也不難,隻需引動文道長河顯化,區區軍勢,彈指可破。”
“這……敢問鄭老可否引動文道長河?”
張遼倒是不懷疑文道長河的威能,隻是這玩意也不是說引動就引動的,其難度之大,跟文宗晉升大儒都有的一拚。
不過既然鄭老這麼說,想必有一定把握。
然而鄭玄卻是搖了搖頭:“老朽早已步入四品立命境,而文道境界越高,想要引動文道長河顯化便越難。
這種事,最好是找一位文道天驕過來配合。
若能以文道下三境修為,作出驚世之文章,必可引動文道長河親自灌輸文氣。
到時,危局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