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薑嶽升說完後,組長麵帶微笑地掃視了大家一圈。
意思是說,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沉默了一會兒,組長一看大家似乎都沒有想好怎麼表態,就說:“這樣吧!今天大家幾乎都發言了,我看今天就下結論還有點早,咱們就再回去思考三天,爭取三天後我們形成一個初步意見。”
會後的第二天,組裡的一個叫史俊的小夥子主動來找薑嶽升。
“薑工,我覺得你的方案有戲,所以我想配合你一起乾,你看怎麼樣?”
薑嶽升一看支持者主動找來了,自然高興,再說據他的觀察,這小子的業務能力不弱,於是便說:“沒問題呀,要是咱們的方案通過了,咱們就一起乾。”
由於這一次會議要確定初步方案,組長特意拉來了兩位公司的資深顧問參會。
“好了,各位,我們還是先輪番發言,先談談想法吧!”組長掃視了大家一圈。
沉默了三十秒。
“我先說吧。”一個女程序員率先打破了沉默。
“我覺得上次薑工說的軟件思路有問題,我並不懷疑從軟件的角度解決問題成本低、速度快,但是從建築審美的角度來提高辨識度,對於我們這些建築外行來說太難了,主要是我們沒有構建建築審美模型的經驗。”
“我也覺得薑工的思路有問題!”又一個人舉手示意,然後開始發言,“我們不光沒有建築方麵的經驗,我同時也懷疑這種方案的準確率。我覺得審美本身就有一定的模糊性,指標比較含糊,再加上街道和建築都千奇百怪,很難提取共性的審美特點。我還是傾向於用電或者磁的物理指標來探測。我覺得性能和成本是成正比的,要想提高性能,就得增加成本。”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
薑嶽升一邊認真聽、一邊做著要點記錄。
“我認為薑工的方案可行。”史俊舉手發言了。
“我這幾天去ai大模型學習了一下,發現建築審美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並不需要了解太多的審美要素,比如色彩、縱深、層次什麼的,我們隻需要把重點放在建築物的比例上,就好比人臉識彆技術,主要識彆的就是五官的比例,並不關心胖瘦和皮膚的質地。我們把建築物的整體和局部的各種比例關係建立一些初級的模型,測試一下看看,如果效果好,我們就繼續深入,如果效果不好,我們再想彆的辦法。”
“史俊說得有道理!”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一位資深顧問發話了,“我覺得我們可以兩條腿走路,多種方案都試一試,一邊做基於建築物審美模型的開發測試、一邊進行電磁物理指標分辨的測試,哪個測試結果好,就采用哪一個!”
“我同意劉專家的意見。”組長也表態了。“我們分成兩個組,薑嶽升負責建築審美建模這一組,孫慧負責電磁物理指標鑒彆這一組,我們分頭乾,誰先拿出成果就先測試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