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默默點頭:“兒臣懂了,父皇去收拾高傑和劉良佐,對左良玉來說,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崇禎點頭:“這麼理解完全沒有問題。”
永王伸著頭問道:
“剛剛父皇說左良玉的精銳都被剿滅在了朱仙鎮之戰,那他帶著二流部隊過來,又有什麼用?兵法上不是說,兵在精而不在多麼?”
崇禎笑道:
“他們可能無力野戰殲敵,但守城還是可以的。另一個方麵,自土木堡之變後,朝中的軍權牢牢掌控在文官手中,武將的地位過於低了。
朕需要左良玉這種大字不識的武將成長起來,即便他桀驁不馴,也要稍微扶持一下。”
定王若有所思:
“父皇的意思是,他隻要來了開封,無論上不上潼關的戰場,也會得到守土之功或者後勤保障的功勞,父皇會借此提拔?”
崇禎臉上的笑意更濃:
“的確有這個意思!
我大明近些年屢獲軍功的戰將,大多是文官出身,他們天然會壓製底層出身的武將,甚至會霸占他們的戰功。
因此,朕在某些時候,是要拉些偏架的。
另外,左良玉手底下有幾個不錯的副將,朕準備趁著這次的作戰,將他們單獨拉出來成軍。”
永王問道:“兒臣記得,李成勳、戚繼光等將領不就是武將出身嗎?”
崇禎搖頭:
“戚繼光雖然是衛所兵出身,也是軍功提拔,但他走的是文官集團的路子,最後也沒有躋身朝堂,沒有形成朝堂勢力。隻屬於文官附屬。李成勳亦是如此。”
他頓了頓,讓兩個皇子稍作消化,繼續道:
“其他人,諸如孫承宗、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袁崇煥都是進士出身。
隻有孫應元、周遇吉、黃得功、唐通是純武將出身。但是這種情況太少了。”
定王下意識補充:“黃得功三人還是父皇特地提拔起來的!”
永王突然明白了:
“怪不得父皇給了黃得功侯爵!怪不得父皇沒有斬殺唐通,而是放他出去做內應,然後趁機立功!”
崇禎笑著摸他的頭,表示讚賞。
定王略作思索:
“父皇,若是處置得當,黃得功、唐通、左良玉他們會入朝廷參政麼?”
崇禎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