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時代,由ai接管複雜變量下的決策已經成為常態,很少有人不相信,甚至試圖欺騙人工智能。但周曉辰出生在ai還是“人工智障”的時代,她根深蒂固地認為,人工智能作為一種統計決策手段,是有底層缺陷的。
“諾亞方舟”時代的人類,相比星際人類,距離周曉辰生活的時間更近,這意味著他們更可能和周曉辰是一類人。
這場針對“諾亞”的騙局至少是由3個人共同完成的——通過修改圖像處理算法參數,就像拍照後調整濾鏡一樣,把小行星帶從最終的星圖上麵抹去。
由天文望遠鏡拍攝、經過處理後的圖片,才是“諾亞”的眼睛。隻要在圖像上不存在,“諾亞”就看不見,仿佛一個盲人。
太陽係也有小行星帶,人類的探測器也曾安然無恙地穿行其中,這種欺騙有可能是無害的。
但也有可能不是。
至少在這個副本裡,一定不是。
26艘星艦呈“仌”字隊列前進,一排13艘。他們身處的“諾亞13號”,在整支編隊的最前麵,第一個“人”字的頂端。
每個“人”字裡麵的星艦相對密集,而兩個“人”字之間,因為處在高速運動方向上,留出了很遠的距離。
隊形並不重要,26艘星艦隻不過是宇宙中的26粒塵埃,無論如何行進,既沒有增加,也沒有降低他們遭遇撞擊的概率。
但當撞擊已經發生的時候,隊形就變得重要了。
周曉辰回頭想跟隊友分享自己的發現,但忽然意識到什麼,把話咽了回去,先呼喚:“諾亞!剛才在主控室,馬爾庫斯說過什麼?”
謝東流大為震撼:“還能這樣?”
諾亞:“他問我,26艘星艦的隊形是固定的,還是隨機的?”
周曉辰:“那你是怎麼回答的?”
諾亞回答:“每隔一段時間隨機輪換。”
周曉辰不知道馬爾庫斯想到了什麼,她想到的是,這3個航天工程師並不是針對某一艘星艦,而是平等地針對所有人。
周曉辰開始試探:“我們要求穿上宇航服。”
人類這時候就會問,不允許出星艦,你們為什麼要宇航服?
但人工智能不會問。這個要求並不違規。
諾亞:“收到。”
機械臂運作起來,也不知道物品是通過哪裡的傳送帶運輸,中控室的一個暗格打開,三套宇航服被取出,然後自動給周曉辰等三人套上,一條龍服務,真正做到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周曉辰得寸進尺:“我們要求最高限度配備武器。”
諾亞:“明白。補充說明,由於‘禁止傷害’條款限製,武器有保險鎖,在星艦內無法擊發。”
行吧。橫豎先把家夥抄上,能不能開火再說。
很有意思的是,雖然給“諾亞”寫下了禁止人類自相殘殺的底層命令,但“諾亞方舟”依舊配備了代表當時人類科技巔峰的武器:
激光槍,代號“神燈”。利用激光產生能夠融化金屬的高溫,以光速直線射出,不需要計算軌跡,沒有後座力。這是周曉辰最喜歡的武器。星際時代,“神燈”使用從蟲族身上提取的高效生物儲能物質,能激發上千次不換電池;而“諾亞方舟”上配備的就稍遜一籌,每100發需要換電池。
微波束,代號“藍鯨”。使用定向輻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造成殺傷,更多用來癱瘓對方的電子設備。
超高音速狙擊槍,代表傳統動能武器的巔峰,代號“飛鏢”。
星艦甚至還配備了粒子束武器,使用粒子加速器發射高能粒子,代號“長矛”——由於需要很長的加速軌道,隻能由星艦發射,不能隨身攜帶,至今仍是太空大戰的主力。
雖然不明白周曉辰的判斷依據是什麼,但奧拉意識到,她認為星艦很快會出現問題。於是她也提出:“我們要求調用一台可手操機器人,並給機器人穿戴宇航服,配備全套武器。”
諾亞:“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