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拾級而上,林若雪和趙鳶跟在後麵,腳步不自覺地放輕。
當他們終於站在二王廟的大門前時,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踏入二王廟,隻見殿內香煙嫋嫋,前來朝拜祈福的香客絡繹不絕。
那旺盛的香火如雲霧般繚繞在殿堂之中,給這古老的廟宇增添了幾分莊重的氛圍。
【哇,香火好旺盛。】
林清歌站在殿前,神色凝重而崇敬,他轉身麵向林若雪和趙鳶,緩緩開口說道:“這二王廟乃是為紀念李冰父子而建。
李冰乃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
彼時蜀地,岷江常年泛濫,水患嚴重,百姓苦不堪言,田園被淹,房屋衝毀,生命與財產時刻遭受著巨大威脅。”
林清歌微微頓了頓,繼續說道:“李冰臨危受命,出任蜀郡太守。
他深知,要根治水患,必須對岷江的水情進行深入勘察。
於是,他不辭辛勞,沿著岷江兩岸徒步考察,風餐露宿,不懼艱難險阻。
在詳細了解岷江的水流走向、水勢變化以及沿岸的地形地貌後,李冰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宏偉而精妙的治水方案。”
“他決定在岷江江心修築分水堰,也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都江堰的關鍵部分——魚嘴。
這魚嘴將岷江一分為二,內江引水灌溉,外江泄洪排沙。
為了修築這魚嘴,李冰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采用竹籠裝卵石的方法。
無數百姓齊心協力,將一個個裝滿卵石的竹籠投入江心,曆經無數日夜,才堆砌起這堅固且獨具匠心的分水堤壩。”
“而李冰之子李二郎,亦是治水的得力助手。在修建都江堰的過程中,他們父子二人並肩作戰。
李二郎年輕力壯,總是衝在工程建設的第一線,他帶領民眾開鑿玉壘山,打通了內江引水的通道,這便是離堆的由來。
當時沒有先進的工具,全靠人力一錘一鑿,其艱辛難以想象,但他們從未放棄。”
“都江堰建成之後,蜀地的麵貌煥然一新。
原本飽受水患的成都平原,從此成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
糧食產量大幅增加,百姓安居樂業,商業也逐漸繁榮起來。
這偉大的水利工程,不僅馴服了岷江這條肆虐的水龍,更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水利典範,曆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福澤著一代又一代的蜀地子民。”
說到此處,林清歌的神情變得有些肅穆,他接著講述道:“至於李冰父子的結局,雖正史記載有限,但民間流傳著諸多說法。
有一種說法是,李冰在都江堰建成後,繼續投身於蜀地的水利維護與建設事業中,終因積勞成疾,倒在了他奉獻一生的土地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