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楚興城外,八個月翻天覆地。
很多水渠外的田地都被標記了,那裡已經有了歸屬。
北歸的楚人宗族不多,大多數還真不是周雲攔著,而是他們都死了。
周雲對待北上的楚人,態度是很仁厚的,哪怕沒有地契,隻要能證明是那個宗族的後人,建安軍都會酌情批地。
但這是小宗族,在權貴那邊,土地一律沒收,就連恩師,他都大義滅親,可見此政策的執行力度。
目前北疆有民田、軍田兩種。
民田就是分田到戶,但目前還是按照人頭收稅,隻是周雲定下的賦稅很低。
軍田目前由二線八營負責軍屯,彆看丁肆業名望高,他的十八營在楚城外,軍屯是有指標的,完成不了,扣軍需跟軍餉。
遠方四五裡,遠離水源的位置,不少人在翻地焚燒山裡撿來的碎木。
一戶楚人流民,老頭子帶著幾個兒子媳婦,後麵跟著一串玩鬨的孩童。
他們背上都是一捆柴,這是從南方二十裡外的太行山裡,撿來的樹枝。
封建時代,樹一般不能砍,隻能去撿掉落的樹枝樹葉。
“老齊家,一家十五口人,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賣了,找到了他們家給錢,目前還沒分家。”
李宣拿出一本冊子,上麵清楚的記載了這些楚人的來源。
行走在楚興城外,周雲一麵看風景,一麵心緒不在此地。
北疆雖然蓬勃發展,但想毀滅它的勢力太多了,突厥鐵力可汗已經遠遁勒爾渾河,表麵是休養生息,實際上是不給大楚壓力。
聽說第十一道金牌聖旨,已經過了長平郡,這次條件更高,允許項濟開府,還賞賜一座銅山,可以自行鑄錢。
北疆如果遲遲不回應,大楚的下一步動作,該是要來了。
和平與安寧也許隻是短暫的,楚興城好不容易生機勃勃,周雲不想毀掉它。
北疆楚人六十萬,兵馬十萬左右,主戰力量近七萬,實力上足以媲美高昌等國,大楚寢食難安很正常。
不同於丁宏度、蕭世安等節度使力量,建安軍兵威無雙,所擁有的威懾力,幾乎等於當年長安軍。
“主公在思慮大楚之事?”李宣看出來周雲心不在焉,詢問道。
“嗬嗬,”周雲刀削似的臉頰上,星目遙望遠方耕地,淡然的道。
“外部環境比較差,彆人乾不進來,咱們也乾不出去。”
“主公仁義,才有此刻之憂困,”李宣嚴肅的行了楚禮,對周雲訴說,“丁將軍來找過我,說了很多,看的出她對你很氣憤。”
丁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