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帝二十五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聖昌皇帝頒布了兩道口諭,
其一,讓晉王項汾搬進東宮,並從巡防軍中劃三千精銳,稱為東宮衛士。
其二,讓晉王上元節後,跟隨太原兵馬,入河南作戰。
同時,齊王項淮也被大加恩寵,徐州郡永久免除一切賦稅,上元節後,一同隨軍出征。
太平道已經占領了河南六郡,其疆域日漸穩固,兵馬日漸雄壯。
楚帝深知太平道乃心腹之患,決心以舉國之力破之,
他集結太原、幽州、南陽、徐州、河洛,五地兵力圍剿太平道。
至於其它方向的問題,大楚皇帝暫時考慮不了,攘外必先安內。
皇城巍峨,雄渾壯闊。
紅牆金瓦的深處有一祭祀廟宇。
此廟宇極為簡陋,乃是當初聖明皇帝按照江南的祖廟所建。
之所以如此,是為了讓後代謹記項家先祖創業之艱辛。
這是家廟,大祭祀在城外的北邙山。
廟宇中,紅木祭台之上,赫然是三把帝王劍,東劍泰山、北劍陰山、西劍隴山。
南劍在蜀王手中,但項楚遲早要拿回來。
蒲團上,一位慈祥的老者正在虔誠的禱告,她口中念念有詞,乞求項家先祖的庇佑。
某一刻,老者停了下來,喃喃的對身後高大的黃袍中年人道,“都準備好了嗎?皇帝。”
古廟之中,項乾的目光一直在項家先祖項衍的牌位上,
就因為此人英年早逝,項楚一百年了,都還沒有走出祖先的陰影。
虎牢關之變後,每一代大楚皇帝都是殫精竭慮,如履薄冰。
母親的話,項乾佇立良久後,才麵無表情的道,“妥當了,事成之後,大楚便要集中力量,平定河南之亂。”
霍太後慈祥的提醒楚帝,“記住留下證據,將來把齊王跟晉王推出去,平複北疆的軍心!”
時光飛逝,一轉眼楚帝二十六年就過完了。
河洛之地,歲首之日,
帝都洛陽到處張燈結彩,無數楚人在慶賀這一年的富足。
外城二十二坊,從酒街坊到染布坊,再過探花坊、珠寶坊,
一路十裡河道,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洛陽內城各家權貴的坊市更是放開了慶祝,各種歌舞、戲曲、燈會層出不窮。
才子佳人們流連忘返,互相仰慕,各家高門大戶都在忙著聯姻。
似乎項楚皇帝憂心忡忡的河南之事,並沒有影響到洛陽的子民。
運河沒有切斷,商貿依舊繁華,甚至太平道國給予的保護比過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