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大半個月的抗震救災工作,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基本恢複,這場災難算是徹底過去了。
宋謙和因為在救援期間受傷,被特殊表揚,也算是有立功表現,單位又是授獎又是組織職工學習的,動靜不小。
宋正陽也因為在救援期間主動申請到最危險的地方去,期間表現良好被在全體大會上表揚。
單位裡還對他們的事跡進行了宣傳。
“宋謙和、宋正陽兩位同誌講政治、顧大局、勇於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
宋正陽戴著大紅花站在台上,身邊是同樣尷尬的宋謙和。
畢竟讓鹹菜壇子砸脫臼了真的不是啥光榮的事兒,沒必要這麼大肆宣揚。
這次事情,讓他們又成了局裡的名人。
宋爺爺知道了這件事,還特意給宋謙祥打了個電話交代了一些事情。
自己也急忙趕回了京城。
看樣子,是有要借此機會大做文章,把這個二兒子也調回京城去的意思。
對比,宋謙和表示,一切聽他爸的,自己反正沒這個能耐,隻希望他爸能推他一把。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人民日報上就報道了宋謙和的事跡。
對他平日裡在單位的表現著重介紹,還有之前抓壞分子立功的事情,也隱晦的提了一下。
還有這次的受傷,巧妙的避開了鹹菜壇子的尷尬,隻著重介紹了他救人時的英勇表現,和住院期間還惦念著群眾和同誌們的大無畏精神。
當然主要介紹的是宋謙和,可其中還避免不了的也摻雜著一些宋正陽的影子。
比如舍小家為大家主動申請去受災嚴重比較危險的地方參與救援和災後重建,又比如知道宋謙和受傷,主動承擔照顧他的責任。
這些都被寫了進去。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新聞稿是周錦新寫的。
宋正陽知道了宋爺爺的打算之後,特意跟他說,讓周錦新寫的稿子。
為了這篇稿子,周錦新熬了兩個通宵,改了不知道多少次,又跟宋正陽研究了之後,這才發給了宋謙祥。
由宋謙祥操作,直接找了人民日報的記者,對稿子又稍微做了些改動,這才發表了。
果然,報紙上一刊登出去,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不知道是誰,傳出了宋家的事情,尤其是宋爺爺原來在鐵道部任職,退休後又主動把幾個孩子都送出去到最艱苦的基層乾工作的事情。
現任的鐵道部部長當初還在宋爺爺手底下乾過工作的,對於這件事情,不好說他知不知道宋爺爺的心思,不過的確非常重視。
所以在半年後,宋謙和參與了京城組織的工程質量創優的活動之後,被調任到了鐵道部的工程局,雖然隻是一個副主任的職務,但是也夠宋家人高興的了。
宋爺爺尤其開心。
他真的沒有任何其他想法,隻是他年紀大了,想讓孩子們能在身邊就夠了。
宋謙和更是高興。
他離開那個從小長大的地方二十多年來,本來以為這輩子都回不去了,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回到故土。
他激動的,就差連夜帶著妻兒老小回京了。
可不行,他自己是調任回去了,可是他的兒女有的已經參加工作,並沒辦法直接跟他回京。
媳婦一邊放不下他自己在京城,一邊又放不下兒女想在這照顧著他們。
一時間,還陷入了兩難境地。
宋謙和等不了她做決定,工作不等人,報道期限隻給了三天,第二天的晚上,他就坐車先回了京城。
二嬸兒沒跟他回去,畢竟那邊有大哥大嫂能照應著點,可這邊她要是走了,孩子們可咋辦?
宋謙和調任京城公安部工程局,連陽市鐵路局的局長都非常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