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宋國是魯國的盟國,根據當時的規定,兩國既然為盟國,那就得履行盟國義務,即當一國遭到攻擊時,如果向盟國求援,盟國必須得救。
魯隱公頭大了。果然,鄭國在北製殲滅了南燕國後,兵鋒東指,全力向宋國發動了進攻。
這次進攻,鄭國還找了一個理由,那便是以周王朝卿士的名義,代表長期被宋國欺負的邾國出頭,為宋國曾經屢屢侵占邾國土地討伐宋國。
邾國早就想攀上鄭國這根大腿了,與郕國一樣,邾國一直想要為自己謀個爵位,從而不再以魯國附庸的地位行走江湖。
鄭國是大周王朝卿士,如果能夠把鄭國的馬屁拍好,鄭國應該會幫這個忙。
所以,邾國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鄭國的軍事行動。
宋國國君宋殤公有些氣急敗壞了,你鄭國明明是報複去年的五國伐鄭,卻偏要搬出一個替邾國主持公道的名義,也太不是東西了吧。
令宋殤公更氣急敗壞的是,鄭、邾聯軍侵入宋國後,勢不可擋,很快包圍了宋國都城商丘。
按理,你宋國憑著商丘城高牆堅,而且宋國也是傳統上的軍事強國,又有什麼好擔心的?你宋殤公有什麼好氣急敗壞的?
原來,這個時候的宋軍主力並不在商丘,而是出兵包圍了鄭國的長葛。
去年五國伐鄭時,鄭國為分化聯軍兵力,把流亡於鄭國的宋國公子宋馮安置卻了鄭國重鎮長葛,引宋軍兵圍長葛。
宋馮所駐守的長葛是鄭**事重鎮,宋軍圍了好長時間,一直無法攻下。
春秋初期,我們往往看到,諸侯國的軍隊圍這個城圍那個城,但要攻取哪個城,貌似是很困難的是。
確實,在那個時候,攻城機械和裝備都極其落後,再弱小的諸侯國,如果能夠將城修得夠堅固,一般的軍隊是難以攻下的。
所以,要攻取城邑,往往是這幾種辦法:一是使詐,如將守軍引出城外殲滅;二是圍困至城邑內沒了糧食而自亂。
我們經常看到史料類似這樣的記錄:圍城,割其麥子。
就這樣,那邊,宋軍主力一直在兵圍長葛。這邊,鄭國乾脆不去救長葛,而是聯合了邾國進攻宋國,來了一個春秋早期版本的圍魏救趙之計,軍事意圖非常明顯,那便是包圍宋國都城商丘,迫使宋軍從長葛撤退。
宋國令包圍長葛的宋軍回援,同時派出使者赴魯國,向同盟的魯國求援。
魯隱公頭大如麻,不知該如何應對宋國使者。他問宋使:“請問貴使,鄭軍現在已經到了哪裡?”
魯隱公這是明知故問,五國伐鄭以來,他一直在關注著鄭國。這次鄭國以替自己的附庸國邾國出頭為理由教訓宋國,也算是師出有名。他的情報係統第一時間將鄭軍、宋軍動向向他作了彙報。
誰料,宋國使者見這位攝政的魯侯並未當場發兵救宋,還以為這個以小心謹慎而出名的攝政魯侯是害怕戰鬥指數一流的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