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翰見西軍進入潼關,隻能回兵圍攻太原。
太原軍民在兵馬總管王稟的帶領下,英勇抗戰,打退金兵的數次進攻。
完顏宗翰無奈,隻能將太原城圍得水泄不通,企圖餓死城中軍民。
他之所以選擇圍而不攻的策略是因為他收到消息,完顏宗望被拖在滑縣一帶,到現在還沒有圍住開封。他認為這次攻宋到此為止了,不可能滅掉大宋,隻能敲詐點錢財,另作圖謀。
本來確實如此,趙桓貪生怕死,希望儘早議和。可是完顏宗望太過分了,不僅要求宋國支付天價的戰爭賠款,還要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按照原本曆史上,開封被圍,趙桓自然慌了,點頭同意。可是現在,金軍還沒有兵臨城下,而是被拖在滑縣。而且種師道率領七萬大軍趕來。他又自信起來。
為了穩住皇位,自然要打勝仗,要在軍中立威。於是他便提拔了年輕勇猛的新人姚平仲。
而姚平仲雖然年輕,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在幾次對西夏的作戰中都立下戰功。不過因為出身平民,又不會拍馬屁,一直被童貫打壓。
現在突然被皇帝賞識並且提拔為一軍統帥,他立刻飄了,上書:“金軍勞師遠征半年多,損兵折將,士氣必然低落,而我軍剛剛大勝完顏宗翰,此時我若是率軍劫營,必然大獲全勝。”
趙桓一看,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於是喊來幾個宰相商議。這下壞了。
這幾個家夥巴不得西軍早點滾蛋,朝廷趕快議和。
為啥呢?
七萬西軍來到開封府,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要朝廷負擔。而朝廷沒錢了!
那麼這七萬大軍勢必要向城中富商和地主‘征糧’。
城中的富商和地主大多是他們罩著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們自家的產業。
這西軍一旦‘征糧’,他們可不是會損失慘重?
因此他們堅決反對皇帝這個決定,說:金軍是野蠻人,不過是想多敲點竹杠罷了。他們可以漫天要價,咱們就遍地還錢啊。不要打了,還是趕緊議和吧。要是再輸掉,說不定人家要價更高了!
趙桓不乾了。他想的是金軍撤走以後的事。金軍撤走,他這個皇帝該怎麼辦?老爹還不老,朝中大臣和大部分軍隊都掌握在他手中。那自己還能坐穩皇帝的位置嗎?目前自己有哪些可以掌控的勢力呢?沒有!雖然梁山鎮是自己招安的,可是梁山軍自己指揮不動。那麼可不可以嫁個妹子給林燕雲,說不定有這層姻親關係,梁山鎮會向著自己。嗯,嫁誰好呢?…
看著皇帝在發愣,李邦彥咳嗽了一聲,問道:“官家,您意下如何?”
趙桓回到現實,不滿地看著李邦彥,說道:“要是真如愛卿所言,早談好了。依朕看,隻有打贏金軍,咱們才好議和。”
以打促和是北宋皇帝的拿手好戲,當年對遼國就是這樣的。關鍵是你能打贏人家才行!
趙桓隻知道抄襲祖宗的辦法,但是他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關鍵。
不過那幫投降派的宰相就對嗎?
更扯淡!
對蠻夷,一味的跪地求饒叫爸爸,人家會更加鄙視你,更加得寸進尺。
那麼,姚平仲的計策如何?能打贏嗎?
若是吳韻知道,肯定會笑:現在穩贏的局麵,你姚平仲為何要弄險呢?西軍七萬,開封府禁軍八萬,相州殘軍一萬多,梁山軍一萬,滑縣禁軍三萬多。加起來二十萬,對付五萬金軍,在據城而守的情況下,請問金軍怎麼打贏?
本來宋朝的軍隊就擅長打防守戰,不擅長打進攻戰。
而你姚平仲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和金軍打野戰,這是犯了兵法的大忌。
實際上,姚平仲就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隻可做前鋒,不可做統帥。
他提出的計策就是在豪賭,拿國家的命運在賭。贏了,自己升官發財。輸了,大不了跑路。
所以他的這個計策,本來最應該反對的就是皇帝本人。
為什麼?
作為皇帝,是不能拿國家的命運賭的。作為皇帝,首先要穩。要泰山崩於眼前而麵不改色,這不是指會裝腔作勢,而是指超強的心理素質和超穩定的心態。
趙桓隻學到了表麵。他表麵上喜怒不形於色,實際上心理素質超爛,根本穩不下來。
於是,本應該最反對冒險的皇帝卻讚同了這個冒險的計劃。
趙桓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和種師道的勸諫,指派李綱和姚平仲負責劫營計劃。
一切都在向著未知的方向發展。
吳韻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滑縣快要守不住了。
因為糧草不夠。
本來要是捧日軍不去劫糧的話,他會領兵向西突圍,將宋徽宗帶到洛陽。而現在隻能向東突圍回到梁山,問題是宋徽宗一定會反對,不過他的意見不重要。
十二月八日這天,軍中隻剩下最後一天糧食。
期間,他也讓宋徽宗組織過幾次突圍戰,但都被對麵防守的金軍打退。本來他可以調梁山的水軍來接應,可是他沒有料到:黃河結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