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樾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對方懸掛的神像屬實粗糙。
或許,日曼人也不知道神·未命名文明應當是什麼形象。
於是,這一家人用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交易商城’的拳頭產品繪製了一幅神像:
一個大土豆子!
土肥圓的土豆子。
那粗糙的線條和潦草的配色無不說明一點,它是小女孩米婭的傑作!
神像下方還有一行文字:
感謝未命名文明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日曼人送來了5馬克一斤的高級土豆,我們將永遠銘記這份恩情。
這段話工整、有力。
顯然是那位父親的手筆。
或許。
神像是他們一家人合力完成的。
趙樾突然有些好奇,其他家庭、其他文明又是用什麼作為他的神像呢?
毫無疑問趙樾是一個行動派。
他當即再次挑選出幾十根香火念力。
最終的結果並未出乎意料。
絕大多數日曼人並未供奉他的神像,就連對他的稱呼也是五花八門,有‘神·未命名文明’或者‘未命名文明’,還有‘吾主’、‘偉大的人族之光’、‘文明之光’
甚至‘親愛的朋友’。
日曼共和國內部並沒有形成一個所謂的‘未命名文明教’,沒有專業的神職人員對人們的宗教行為進行約束、規範。
一切還處在樸素的萌芽階段。
而大夏帝國內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幾乎每個家庭都供奉了‘未命名文明’的神位,每日燒香禱告,十分虔誠。
在鄉間隨處可見未命名文明的生祠,同樣是香火不斷。
實際上。
為活人立生祠,在大夏帝國本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那些德高望重、為百姓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百姓感念他們的恩德,通常會自發為他們立生祠。
當然,有時候‘自發’需要打引號。
但是。
幾百年前,大奸似忠的大太監,號稱九千歲的魏不賢權勢熏天,各地爭相為他立生祠。
魏不賢垮台後,人們又紛紛破除他的生祠。
就導致‘立生祠’這事兒變得不那麼吸引人了。
就好比龍國古代的泰山封禪。
本來隻有在位期間做出了重大功績的皇帝才有資格前去封禪,比如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
封禪泰山也算是古代帝王們一生的追求。
和莫大的榮譽!
可是。
冒出一個宋真宗趙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