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冀南地區風起雲湧。
按照“肅正作戰”計劃,華北方麵司令部調集平漢、津浦鐵路沿線的第10、第110、第114、第27師團各一部以及偽軍共3萬餘人,由東西兩線,分十一路對冀南區進行了大規模“掃蕩”。
考慮到鬼子機動平原地區機動速度很快,且擁有裝甲列車、坦克、飛機、重炮等武器,平原地區各部隊無力直接碰撞,負責此次指揮作戰的129師師長和政委將主力和地方武裝分為三八五旅、三八六旅、青年縱隊、東進縱隊、先遣縱隊等幾個作戰集團,以若乾小部隊與敵人保持接觸,遲滯、消耗敵人,主力部隊尋找戰機粉碎敵人“掃蕩”。
從1月7日到1月底,大旅長一直率領著新一團、獨立團、補充團與鬼子周旋於邯鄲東側的平原地區(此時772團被師長暫時補充到其他部隊),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般,持續避過鬼子裝甲部隊和大部隊的追擊,並伺機消滅了6支鬼子中隊。
不過,平原地區鬼子不僅機動速度快,互相支援速度也快,還有裝甲車、豆戰車等武器裝備,大旅長他們一直無法硬碰敵人,隻能依托人民群眾隱藏大部隊,或者穿插於鬼子的各路追兵中。
敵我機動速度差距實在太大了,雖然目前部隊擁有了120毫米迫擊炮、82毫米迫擊炮以及不少日式槍支彈藥,但是一旦陷入戰況焦灼,很可能附近幾個縣的鬼子都會迅速機動過來,甚至可能石門等地的鬼子也會通過平漢線運動過來,將部隊重重包圍。
過去幾個月張雲提供的武器彈藥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敵強我弱的狀態,八路軍各部隊仍然無法在平原上取得主動權。
當然,這些武器彈藥也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
各部隊的戰鬥力增強了,自然戰果就增加了,129師幾個作戰集團都在借鑒學習張雲的做法,發揮火炮集中優勢,集合十多門甚至數十門的82迫擊炮甚至120毫米迫擊炮,利用一兩個營甚至一個團的部隊突然伏擊小規模的敵人。
麵對突然的炮火及機槍火力急襲,小隊規模甚至中隊規模的鬼子初始階段就損失很大,隨後更是難以抵擋營級、團級部隊的八路軍白刃戰。
幾個作戰集團均以這種快打快撤的作戰方式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尤其是李雲龍李大團長,打這種巧仗最是順暢。
大部隊埋伏在公路兩側的村莊裡,小部隊先吸引小隊或者中隊敵人從公路追擊,等敵人通過時集中2門120毫米迫擊炮、8門82毫米迫擊炮、近百具擲彈筒、10多挺重機槍突然密集開火,以火力急襲方式打敵人措手不及,短時間內消滅一大坨敵人。
隨後全團從埋伏的村莊衝了出來,手榴彈、輕機槍也一頓招呼,然後張大彪帶頭,拿著大刀帶著上刺刀的戰士們就衝進了敵人人群裡,直接開始了白刃戰。
說白了,就是快打快衝快撤,讓鬼子來不及求援,來不及救援。
雖然部隊采取白刃戰會造成犧牲大些,但是相比於之前火力薄弱時的損失仍然降低很多,而李大團長的狼性魅力更讓戰士們嗷嗷的往前衝。
386旅消滅的6支鬼子中隊,一半都是敢於亮劍的新一團消滅的,李大團長不愧是旅長的心腹愛將,版本之子。
而八路軍連續急襲消滅鬼子中隊級規模戰力,最大的改變就是鬼子必須以加強中隊甚至是大隊級兵力進行掃蕩,結果就是包圍網很粗,鬼子部隊間的縫隙很大,各部隊周旋在鬼子包圍圈裡較為從容。
而張雲提供大量武器彈藥特彆是重型迫擊炮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壓縮了鬼子部隊的控製範圍。
冀南地區有幾十個縣,上千萬人口,3.32萬平方公裡,幾萬鬼子怎麼可能掃蕩過來。鬼子仍然還是通過占領縣城,在核心鄉鎮、主要公路等設置據點來壓製周邊,並扶持偽軍、漢奸、維持會等作為觸須。
但120毫米重型迫擊炮改變了這個局麵。
抗戰曆史上華北地區那種造價很低的磚石結構炮樓,根本禁不住120毫米迫擊炮炮彈的威力。
考慮到冀南地區反掃蕩的艱巨任務,總部專門向129師傾斜了一部分120毫米迫擊炮及炮彈,這些炮彈成為師級和旅級的核心火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