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北側防備遊牧民族入侵的關隘之中,作為外三關的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首當其衝,位置極為關鍵。
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依托黃河天險,雁門為衝要,扼守山脈,而寧武位於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作用尤為重要。所以《邊防考》上說:“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勢。”因此明朝時期,九邊重鎮之一的太原總兵駐地所在,就是寧武關。
寧武關的位置,就在後世的寧武縣縣城之中。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始置樓煩關,以防匈奴。秦漢將此地設為樓煩縣地,仍置樓煩關。到唐朝時,將此地設置為寧武郡,樓煩關才改名為寧武關。
不過,唐宋時期的寧武關在元朝時已然破敗廢棄,現今的寧武關實為明朝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而成。
寧武關地圖,明顯看到寧武縣為河穀口地形,且口敞向北。
曆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必然會經過外三關。
偏頭關由於有黃河作為天險,隻有冬季匈奴的騎兵才可以踏冰而過,而雁門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
唯有寧武關,前方陽方口寬闊,適宜騎兵縱橫,關口所依靠的恢河又是季節性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蒙古等遊牧騎兵就沿河穀揮師南進,直抵關下,加上恢河河穀寬闊,水流不急,地形緩和,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
中國古代史上,因鮮卑、突厥、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南下掠擄,經常會選擇寧武關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曆史時期,這裡的戰爭幾乎連年不斷,廝殺不停。
不過,也正因為寧武關所在穀口較為平緩的地形,以及寧武關後方恢河、汾河等河穀較為寬闊,民國時期山西政府考慮修建同蒲鐵路北段時,最終放棄了雁門關方向,而是修改路線,選擇了經寧武關而過,沿著河穀延伸到了崞縣,再轉忻口到達太原。
同蒲鐵路的出現,頓時讓之前的戍邊之地寧武縣迅速發展,很快就成為了晉北的商貿重鎮,民國時期經濟頗為發達。
……………………
寧武關、寧武縣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修築同蒲鐵路破開的山口等等,使得寧武關的防禦變得更為困難,依關而守的難度極大。
抗戰之時,為了防止鬼子從寧武關侵入山西,當時中國抗戰軍民直接放棄了寧武關和寧武縣城,沿途摧毀了寧武關至崞縣的同蒲鐵路路段,並沿著鐵路路線以梯次防禦方式布置了重兵。不過,最終鬼子破平型關而入,寧武關、雁門關中國部隊布置的防線未能發揮作用,就不得不撤離了關隘。
不過,現代軍事裝備的進步,自然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思路。
考慮到己方越來越多的射程達到10公裡的三九式105毫米榴彈炮,以及射程達到13公裡的四一式76毫米加農炮,此次獨立支隊防禦寧武關,自然不用搞之前堅壁清野、沿鐵路周邊設防的套路,而是充分發揮己方炮火優勢,在寧武關左右兩側山體後方,構築了眾多山體工事,儲備以各類火炮,並標注了關口前方近10公裡範圍內的坐標諸元。
同時,在關口附近,大量構築戰壕、碉堡等工事,鋪設了反坦克錐,以防止鬼子的坦克和騎兵步兵突擊。
如此一來,鬼子大軍在未摧毀獨立支隊防禦體係的情況下,就隻能直麵獨立支隊強大的炮兵火力,難以集中兵力拿下寧武關口。
不然,貿然進擊的鬼子部隊,隻會在獨立支隊密集的炮火中化為炮灰。
同時,考慮到寧武關特彆是陽方口地形寬闊,方便己方坦克部隊休整和集結,且有同蒲鐵路連接後方,後勤補給便利,張雲也最終決定將寧武關作為己方破襲部隊最主要的出發位置,並在寧武關附近召開作戰會議,布置破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