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風雪地帶,清雪車放下傾斜的擋板,覆蓋在道路上的積雪推向山下,時緩時快。
清雪車之後,各式各樣的貨車跟隨,踽踽而行。
李前和司機老哥走在最後。
一輛不那麼高大的越野車,本身的重量就不大,穿行雪地比較困難。
防止其拋錨,堵住道路,故而安排在靠後位置。
趙先方送的車,馬力強勁,但在濕滑路麵行駛確實不如這些貨車穩。
好在馬力足夠大,李前腦中的弦震動,感知周遭同時,無形之力壓住車身,獲得更多的摩擦力。
“很穩啊老弟,我都沒瞧見你後輪打滑。”
經過一處上坡時,跟在後麵的老哥說,聲音從對講機裡傳出。
對方主動搭話,李前趁機問道:
“被困得是哪個村的人?”
司機老哥想了下,道:
“我也不清楚,不過肯定是山裡的村莊,老人小孩之類的,最近一直在轉移他們。”
兩人交談中,李前大致搞清楚事情經過。
這些山區村鎮居民,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撤離了。
青壯年,婦女都已經離開,留下的全是老人小孩,如今氣溫越來越寒冷,風雪天幾乎占據一半的時間。
山村再不轉移,以後道路就不通暢了。
這些人不會直接送進堡壘城市,他們將被安置在臨近的小城市。
此外是轉移農村物資。
災難發生前,全國糧食儲量夠所有人吃三年,大概七八億噸。
這是國家的儲量,
災難爆發後,更加大進口,優先消耗不易保存的肉類、水產,儲量甚至還在上升。
但未來總體趨勢遞減,直至耗儘。
這之後就要室內栽培、合成澱粉支撐。
可這兩方麵都不是短時間可以爆發產量的,無論種植區,還是生產線,數量都還不夠。
所以進入堡壘時代初期,糧食越多越好。
而東大廣大的農村,原本小農經濟時代,留給人們強烈的存糧觀念。
每家每戶,多少都存著些糧食。
如今這些山區、交通不便的地方,把居民轉移出來,對這些存糧進行統一規劃,將近兩億噸,為建設種植區、生產線爭取到不短的時間。
北邊的山村正在轉移民眾,高原上卻忽然下來一股寒流,先到了廬古湖那邊,又拐了個彎北上,造成暴風雪,短短半小時就封堵了道路。
載著人的大巴困在半道。
車隊進入風雪不久,清雪車拐入山道。
其他車輛跟隨。
先是水泥路段,約莫十幾公裡,又變成土路,濕滑難走。
隊伍中一輛貨車忽然打滑,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