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歆出生於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家族,自小就沉浸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之中。其天祖父劉交師從荀子門人浮丘伯學《詩》,尊崇儒學;曾祖父劉辟強也喜好讀《詩》,即便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經學成為士人仕進重要工具的時代,他仍常與書為伴,不願出仕,直至八十歲才被拜為宗正。劉歆的父親劉向在經學方麵造詣深厚,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熏陶下,劉歆年少時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漢成帝召見劉歆,任命其為黃門郎後,劉歆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在宦者署候命期間,他與王莽相識,兩人同為黃門郎,共同的誌向和興趣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河平三年,劉歆與父親劉向一起受詔主持校勘皇家藏書,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注釋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等,接觸到了當時較為罕見的各種典籍。這些典籍為劉歆日後的學術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如饑似渴地鑽研這些皇室典藏,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和學術視野。這段經曆不僅讓劉歆對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他後來的學術研究和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筆。
二、學術成就與貢獻
(一)整理古籍
劉歆與其父劉向領導的這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意義重大。他們首先兼備眾本,廣搜異本,確保了整理的全麵性。接著選定篇目,去除重複內容,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和混亂。再後糾理錯簡,校讎文字,保證了書籍的準確性和可讀性。最後勘定書名,謄清新本,為古籍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共整理出圖書卷,收藏於天祿閣、石渠閣,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圖書館。他們編製目錄的工作也十分出色,每一本書校勘謄清後,集其篇目,敘其旨意,寫成敘錄,後又將各書敘錄集合,按部類抄成《彆錄》。劉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工,編成《七略》。《七略》分為七卷,包括《輯略》及六個大類,38種,603家,卷。它“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對每種每類都加小序,說明學術源流和類彆含義,成為中國目錄書的典範,對後世目錄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開創古文經學派
劉歆在經學史上有著重大突破。他打破了今文經學對儒學的壟斷,開辟了以文字和曆史解經的新方法。他重新排列六藝次序,認為“六藝之文,……《易》為之原”,把《易》經提到首要地位,將《周易》置於“五經”首位。劉歆對《左傳》特彆喜愛,認為其價值在《公羊》《穀梁》之上。他的努力推動了古文經學的發展,引發了今古文經之爭,這場爭論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餘年。
(三)天文曆法與數學成就
在天文曆法方麵,劉歆在《三統曆》中首次提出歲星超辰的概念,並且給出了接近正確的交食周期。在《三統曆譜》中,他厘定了度量衡單位係列和進位關係,為中國古代度量衡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數學領域,劉歆所造的圓柱形標準量器,根據量器銘文計算,所用圓周率是31547,被後世稱為“劉歆率”。他的這些成就展示了其在多學科領域的卓越才能和創新精神。
三、政治生涯起伏
(一)與王莽的關係
劉歆與王莽在早年同為黃門郎時,便因共同的誌向和興趣結下深厚友誼。此後,王莽掌權,對劉歆大力舉薦。劉歆在王莽的扶持下,在政治上不斷晉升,成為新朝的重要人物。然而,命運的轉折卻悄然降臨。劉歆為王莽新朝製定了“五均賒貸”“六筦之令”等經濟政策,但這些政令的推行多以失敗告終。據記載,王莽新朝對六種經濟事業進行管製,即鹽、鐵、酒專賣,政府鑄錢,名山大澤產品收稅和五均賒貸。例如,在“五均”政策中,規定以每年二、五、八、十一月的物價為基準,按照商品質量製定上、中、下三等標準價格。但在實際操作中,標準價格的製定留下了很大的官商勾結空間,根本沒有達到平抑物價促進民生的初衷。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歆的子女先後因符命占卜之事受到牽累,被王莽所誅。這一事件讓劉歆心懷怨恨,對王莽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在各種因素的促使下,劉歆開始謀劃政變以誅殺王莽。然而,不幸的是,計劃泄露,劉歆走投無路,隻能選擇自儘。
(二)在政治中的作為
劉歆在政治生涯中,曾多次展現出其卓越的才能和堅定的立場。當光勳彭宣、詹事滿昌、博士左鹹等五十三人提議應毀漢武帝之廟時,劉歆援引經文大義予以駁斥,得到漢哀帝的認同。這一舉措顯示了劉歆對曆史傳統和文化價值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而後,劉歆請旨設置學館,宣揚古文經書,試圖推動學術的發展和傳承。但這一行動遭到了今文經學派的強烈抵製,致使劉歆無法在朝中立足,隻能外放補吏,先後任河內、五原、涿郡太守。儘管遭遇挫折,劉歆卻沒有放棄對古文經學的追求和推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