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敕而私開糧倉者,以盜和逆論處。罪者,斬首,棄市,籍沒其家。”
“於是乎,災情烈烈,然敕令不到,官吏畏懼嚴刑峻法,奈何?”
“可往往等皇帝的聖旨到了,受災之民已餓病凍死二三,逃之六七!”
“餘下災民,無糧可食,自然是投向有糧無災之地,這便是所謂流民之所以流也!”
“然,無災處,有糧乎?有糧處,可食乎?”
“等民間浮糧殆儘,何如?餓殍遍地,民不聊生。”
“義倉不義,國倉無旨!然後,民亂矣!民苦如是,痛惜!”
阿布的一席話,透徹,入理。
讓覺醒法師和程知節兩人,聽得連連歎息,心中亦是佩服無比。
這番話,不僅說出了國倉無旨的來由,還說出了其危害和遺患,更表達的對老百姓遭遇的深深惋惜。
其實,阿布還沒說一點。
即使到了前世曆史的煌煌大唐,關於義倉和國倉的賑災開放權,都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地方,無權便宜行事!
史書上,儘管李二郎每每提及大隋義倉、國倉的積弊,罵得非常歡,但他也是一丘之貉!
為什麼?
皇權,家國天下一體的私心!
古代的糧秣,是天然的軍資武備,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也。
就是李二郎再標榜賢明,但他處於維護自己的統治,也不敢也不能對流民朋友大開糧門,那是作死啊!
烏鴉笑豬黑!嗬嗬!
所以說,看一個人,不能僅僅隻看書麵和嘴上怎麼說,要看他的具體行動。
這也是為何阿布一穿越,就“大搞良田基本建設,深挖洞,廣積糧,民存浮糧”了。
民有食,浮糧足,天下方安。
大中國的老百姓,肚子飽了,最好管理!
這也是為何前世總說,大中國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公民!
“那世子現在引流民入東北,既是解災民之難,也是解了大隋的眼前之禍啊!”
覺醒大師不由得脫口說道。
“什麼?”
“這移民實邊之策,是楊公子一力所倡?”
程知節急問。
阿布契郎也不掩飾,頷首點頭承認。
程知節大吃一驚。
想不到自己萬裡來邊,其始作俑者,竟然是麵前這個,看著比自己年紀還小的帥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