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艦在浪頭下搖晃,多爾頓在叢叢藤蔓後回望遊蕩在海岸邊的艦隊,心裡對於它們離得如此之遠感到非常不安。聯盟的煉金戰艦是海上的霸主,但它們仍然會上岸就擱淺。矮人們怎麼不造出能在陸地上跑動的長船呢?他不禁為自己不著邊際的想法失笑。煉金戰車早在黎明之戰時期就出現了,現今存在於世的戰爭機器可不少。
灰翅鳥島上籠罩著陰雲,雷暴環繞山峰,似乎正在為戰爭收尾。登陸戰比海戰結束得更迅速,聯盟早有準備,在粉碎了血族的艦隊後長驅直入,兩天內就登上了灰翅鳥島。聯盟占據既著火力優勢,軍隊數量又是血族的三倍,獲得這樣戰果並不稀奇。
暗夜精靈很慶幸自己沒有獨自穿過封鎖線,德拉布萊親王原本在有一席之地,因此得到了各個種族在不同方麵的援助。這讓血族的偵測技術在整個神秘領域的範圍內都算得上前沿,足以抵擋來犯的宵小之輩。多爾頓發現自己不可能憑借『過客』偷溜上島,這裡連刷子都是當蠟燭點的,稱得上密不透風。
眼下,這一點卻成了他們戰爭失利的主因。登陸戰完全就是又一次“阿蘭沃戰役”,島上的守衛就跟當初安托萊特的指揮官一樣雙目失明(他對族人取得的偉大勝利至今記憶尤新,那一陣子灰燼聖殿幾乎就沒在戰鬥中打贏過)。搭順風船的代價就是需要付船票。
多爾頓的船票沒多特彆。他參與了海灣戰爭,短暫地為聯盟效力,期間的危險自不必說,戰場上永遠沒有安全。他甚至碰到過高環的對手,但他們對他的威脅往往遠不如低環神秘者的集火。等到踏上島嶼,“錘頭號”已經受損到了難以繼續航行的程度,大部分人登上同行的船隻,許多快死的傷員和俘虜一起,隨著“錘頭號”被船長“獎章”雷農·赫特倫納拆解成零件沉入了歌詠之海。
多爾頓敢保證,驅動戰艦的核心沒有被拋棄。獅人船長肯定把它悄悄地收了起來,即便以守誓者聯盟的財富,煉金戰艦的核心也是不能輕易丟棄的昂貴造物。與之相比,士兵顯然是便宜貨,尤其是那些小規模的雇傭兵團隊。
至於俘虜嘛,暗夜精靈倒希望吸血鬼死得越多越好。擺弄屍體可不是他的愛好,在決定棄船時,是獅人船長下令儘可能多的宰殺吸血鬼俘虜,以便多爾頓獲取仇敵的心臟。
那天以後,他開始明白人們為什麼對加班滿懷怨懟了。
“你在這兒乾嘛?”一隻大巴掌拍在他的後背上,“沙灘上有血族的隊伍?我看他們多半會是逃兵。”
他聳聳肩,不著痕跡地掙脫對方毛茸茸的大手。“隻有海鷗。妮慕。還有吃屍體的烏鴉。”
“我把希爾達埋得很深。”霜巨人妮慕自豪地拍拍肚子。鎧甲下的皮膜猶如戰鼓一般擂響。作為巨人中較為矮小的種族,她的腦門就有兩層小樓那麼高。據說熔岩巨人吞食岩漿後,可以長得與塔樓齊平,妮慕為此厭惡它們。她總說那些家夥是受到了惡魔的影響。
多爾頓的身高與人類相差無幾,不過他可一點兒沒有霜巨人對於身高的執著。他還挺喜歡妮慕這大塊頭女巨人的。像同類一樣,妮慕渾身長滿厚密的藍色長毛,脊背突出一排銳利的冰刺,一直蔓延到尾椎。她的四肢粗壯又發達,指關節帶軟鞘,以便利爪能夠自由伸縮。霜巨人的麵孔類人,但在剃掉阻擋的濃毛前,沒人能分辨她的五官。長久以來,多爾頓都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看清眼前的。
總之,霜巨人妮慕和他一樣,種族的鮮明特點讓他們難以融入人類社會。
乾嘛考慮這些?他本來就沒必要跟人類一起生活。妮慕在守誓者聯盟中的日子很愜意,現在血族退出,聯盟也會歡迎暗夜精靈了。話說回來,他這樣遊蕩在族群之外的精靈或許也可以被稱為野精靈,就像弓手希爾達,她有霧精靈的血脈。
第(1/3)頁
第(2/3)頁
妮慕是那名替船長傳話的野精靈的朋友,希爾達一開始都打算替她收屍了,後來卻發現妮慕隻是重傷昏迷,幸運地被雙方都當成了屍體。妮慕生還的消息讓很多人驚奇,她的霜巨人同伴則認定是野精靈希爾達眼光敏銳,才能從死人裡救回了妮慕。於是在多爾頓與雷農協商後,獅人船長也指派她來挑選完整的屍體。出於傳統的教條,多爾頓並不喜歡希爾達,卻因為協議很難與她保持距離。
但野精靈死在了登陸戰中,換做妮慕埋葬了她。聯盟雖然有著絕對優勢,但仍不可能保證在戰爭中不損失一兵一卒。作為希爾達的朋友,妮慕把她的屍體藏在了土層底下,並儘可能地挖深一些。她告訴多爾頓,每多挖深一寸,希爾達與她的友誼就會多存在一天,直到她也入土。這是戰士的習俗。
但事實上,這隻能讓她更接近我的故鄉。多爾頓心想。希爾達是絕對不會喜歡那兒的,而且你乾嘛老是跟我說這些?
在“錘頭號”上,多爾頓可不是什麼受歡迎的角色。人類傭兵大都聽說過燈塔鎮刺殺,沒聽說過的也見過通緝。他們打量他的目光要麼充滿好奇和貪婪,要麼就是毫不掩飾的冷漠,倒沒人蠢到展現出惡意。守誓者聯盟也並非對戰場一無所知,獅人船長“獎章”跟他約定協議,但多爾頓仍覺得他暗地裡會嘲笑他和英格麗的錯誤故事。
唯一給他安慰的是霜巨人,這些大塊頭並不喜歡了解騎士海灣的風俗流言,也對神秘度完全不敏感——他們慣於用個頭劃分力量,而不是神秘。說到底,霜巨人也是聯盟軍中難以接近的團體,多爾頓就是很看中這點兒卑微的相互認同。
“我來過這座該死的島。”他說,“當時它還沒有現在這麼……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