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頭?把頭?”
我扭過手電,一連喊了兩聲。
“我我年輕時見過類似的泥棺材。”
把頭突然開口說:“在邯鄲,在永年聰明山,半山腰的一顆柿子樹底下。”
說著話,把頭舉起手電走向泥棺材。
我快步跟了過去。
泥棺表麵不是普通黃泥,可能加了彆的混合物,整體顏色黃中泛白。
龜裂成這樣了,還基本保持著完整,就靜靜的擺在那裡,一擺兩千年。
我突然心裡有種感覺,道縣的鬼崽嶺之謎,上萬座遺存至今的鬼崽石雕,是不是在守著這具泥棺?
泥棺體積很大,地上倒著兩個陶俑,看衣服和神態是一男一女,個頭很小。
男陶俑臉上殘留了一層白,嘴唇以前應該描過紅漆,應為年代久遠,導致陶俑嘴唇上的紅漆顏色淡了很多。
我把倒了的小泥人拿起來看了看,年代大概是戰國晚期的。
我見過很多這種陶人,看這類陪葬俑我自己總結出來一個竅門。陶俑年代越是早,做的越矮小,衣服袖子開的越寬,腳下穿著鞋。
陶俑年代越晚的體型就越是瘦長。
(唐代除外,陶俑臉很胖的基本都是唐代)。
這種陪葬俑到了宋代,高度都過了成年人膝蓋,而泥棺這兩個,高度隻有二十公分左右,說明年代遠遠早過宋代。
我沒怎麼用力,就拿起來動了動,這泥人俑頭就掉了,啪塔一聲,掉在了地上。
隨手扔在旁邊,我皺眉問:“把頭,你剛才說,你以前見過這種泥棺?”
把頭眉頭緊鎖。
他沒說話,而是問小萱拿來了她的刀。
特意選了處龜裂嚴重的位置,把頭拿小萱的刀開始用力刮這裡。
一層層風乾的黃泥往下掉。
龜裂的泥土下,很快露出來個小洞。
把頭放下刀,舉起手電往小洞裡望了望。
“沒錯,是這樣雲峰你看看。”把頭說完讓開了位置。
我順著小洞往裡一看。
這裡頭好像是紅顏色的木頭。
戰國的木頭棺材?
我看到這抹紅後心理一驚,溶洞下濕度這麼大,木質棺材曆經千年都沒爛,這很反常。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七道防盜金剛門的密封,加上這層黃泥的包裹,最大程度上隔絕了空氣,這才能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