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碩果沒有被吃掉,君子得之如乘車輿,小人得之家破人亡。
魏晉南北朝亂世紛紜,皇帝輪流坐莊,江山卻永恒不變。天下國土、無上皇權就在這裡,帝王隻能獲得使用權,但所有權不是他們的。有德明君若得天下,則勵精圖治,國泰民安;若是昏庸暴君得到天下,則天下大亂,國破家亡。
三國也罷,兩晉也罷,五胡十六國也罷,都是開國皇帝還算英明神武,政權興起,但繼任者往往昏庸、殘暴、無能,政權於是急速敗亡。政權更替之頻繁,無非不過“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西晉末,天下亂。王朝在司馬宗室的自相殘殺之中轟然崩塌,中國北方的半壁江山淪陷於胡族煙塵。原本的中原皇室貴胄們該何去何從?
公元318年,晉湣帝死後兩年,西晉宗室司馬睿方才得知死訊,隨即登基繼位以續司馬宗祠,建都建鄴(今江蘇南京),據有長江中下遊以及淮河、珠江流域一帶,史稱東晉。
中原士族相隨大批南遷,這是中原政權和中原文明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史稱永嘉衣冠南渡。
但政權南遷的過程並不順利。
司馬睿(276年-323年)本該是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的兒子。但他的血統存疑。
相傳恭王妃夏侯光姬送給了司馬覲一頂大大的綠帽,她與王府中一名牛姓小吏私通後生下一子,此子便是司馬睿。這並非野史趣聞。
《晉書·元帝紀》對司馬睿身世的說法是自相矛盾、欲語還休,先說他是司馬覲的兒子,後又說他是牛氏的私生子。它把兩種說法都羅列出來,至於信不信,信哪種,交由讀者自行分辨思考。
血統不純,繼位不正,這並非司馬睿麵臨的唯一難題。他還有更大的麻煩。
建鄴,原名秣陵,本為三國東吳舊都。西晉滅吳以後,南方士族長期遭到排擠,因此對北人頗為看不順眼。他們的力量不容小覷。西晉末年,廣陵國相陳敏一度企圖割據江東自立,其結果是舉家被誅殺。
司馬睿手中無權,麾下無兵,想要在原東吳境內建立北人政權,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幸好,他有王導。
王導(276年-339年)出身琅琊王氏。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侄子,名叫王羲之。
琅琊王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將陳郡謝氏推至巔峰的人物是謝安,而將琅琊王氏推至巔峰的人物,是王導,並非王羲之。
王導的祖父名叫王覽,官拜西晉光祿大夫,位居九卿。王覽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名叫王祥。兄弟倆兄友弟恭,同以德行高尚而聞名天下。
王祥早年喪母,他的繼母朱氏便是王覽的生母。朱氏非常不喜歡王祥,對他各種中傷加虐待。王覽始終支持和照顧兄長王祥,奉勸生母不要針對王祥。但是朱氏變本加厲,一度準備毒死王祥。王覽獲悉之後,不惜性命搶喝毒酒、試吃飯菜,這才讓朱氏收起了毒死王祥的心思。這就是王覽友悌的故事。
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更加有名,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繼母朱氏雖然不慈,但王祥仍然孝順,恭謹侍奉著她。有一次朱氏生病,忽然想吃大鯉魚。其時天寒地凍,王祥竟然赤裸上身趴在冰麵上禱告。也不知過了多久,冰麵破裂,兩條鯉魚從裂縫處跳出來落於冰上。
這個故事不僅玄幻,而且不合邏輯,但是為王祥贏得了高尚的美名。他最後官拜太保,晉封公爵,活了近九十歲,是琅琊王氏的另一個代表人物。
此處插一句題外話。烏鴉尚能反哺,何況於人?孝順本為人間美德,事父奉母本是兒女人倫之常,但類似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頗多矯枉過正之處,勿聽,勿學。
王導頗有祖輩之風,清越閒雅,風姿飄逸,其見識器量更是遠超同儕。司馬睿還是琅琊王的時候,王導就和他有了很深的交情。
其時司馬睿還在洛陽,天下動亂,朝政不穩。王導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全心全意輔佐他,於是勸其儘快回到藩國屬地。司馬睿深以為然,一直苦苦尋找去京歸國的機會。
公元305年,機會來了。
司馬越命司馬睿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鎮守下邳。這當然還不夠,因為王導理想中的鎮守之地是建業,也就是今江蘇南京。兩晉時期,南京頻繁改名,從秣陵改成建業,再改回秣陵,然後又改成建鄴,最後改成建康。隻要不糾結具體年份與名稱的對應,用哪一個都是不錯的。
在王導的極力遊說和司馬睿不動聲色的努力下,公元307年,司馬越改任司馬睿為安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出鎮建業。
兩人如願以償,王導隨之南渡。
來到建業後,王導推薦司馬睿拜訪結交了兩個人,顧榮和賀循。這兩個人,是當時江南士族領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