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用黃牛之革牢牢綁住,難以解脫。
實際上,唐德宗哪怕隻有大唐開國先祖的一半血性,堅持削藩,未必沒有機會徹底解決這個大麻煩。因為就算郭子儀和李泌先後逝世,他依然武有李晟,文有陸贄和韓滉。
用好他們,足可安天下。
時稱萬人敵的李晟,在平定朱泚之亂後奉命鎮守西疆,抵禦吐蕃的入侵。當時,吐蕃與南詔組織聯軍號稱二十萬,浩浩蕩蕩進犯蜀地。
南詔國,是公元八世紀在雲南一帶崛起的少數民族政權。隋末唐初,雲南洱海地區分布著六個小國,被稱為六詔。其中蒙舍詔位於六詔最南邊,故稱南詔。
公元738年唐開元年間,在唐朝支持下,蒙舍詔吞並其它五詔,在洱海地區建立南詔政權,定都太和城(今雲南大理下關鎮太和村)。唐玄宗進封南詔國王為越國公、雲南王。其時的南詔以紡織、金銀器加工著稱,他們製造的錦緞品質直逼名聞遐邇的蜀錦。
因為大唐與南詔在邊境的摩擦步步升級,南詔被逼倒向吐蕃,聯合起來對付唐朝。
在這次邊境保衛戰中,李晟率四千神策軍,金吾大將軍曲環率領隴右、範陽等藩鎮組成的五千士兵前往蜀地抗敵。他們與鎮守山南東、西道的唐軍一起,連破蕃詔聯軍後接連攻克新城、維州、茂州。其中,僅大渡河畔一戰,蕃詔聯軍的損失便接近九萬人。
南詔國王魂飛魄散,倉皇遷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以避唐軍鋒芒。這裡稍微介紹一下南詔國的結局。
公元902年,唐人鄭回的後裔鄭買嗣滅南詔,建立大長和國。大長和國幾度變遷後,建國大理,定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君姓段,史稱前理。
兩百年後的宋朝年間,大理宰相高升泰篡位,第二年還政於段正淳,史稱後理。這兩人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重要角色。
公元1254年,大理國被蒙古國所滅,國君段興智被任命為大理世襲總管。他很可能是《射雕英雄傳》中南帝一燈大師的原型。
吐蕃同樣被李晟打出了心理陰影。他們絞儘腦汁,想出了一個高招:離間計。豈料這是關公門前耍大刀,魯班門前弄大斧,在善使三十六計的老祖宗麵前耍離間計,其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公元786年,吐蕃大軍再次大舉入侵,但他們興兵而來卻不掠奪,隻是叫囂道:“召我們前來,為什麼不用牛肉美酒犒勞我們?”然後緩緩退軍。這就是他們的離間計,試問如此拙劣的計策能離間誰?
李晟不動聲色來了一個將計就計,暗中派部將王佖率兵埋伏於汧城(今陝西省隴縣東南鎮),奇兵突出大敗吐蕃,幾乎生擒了吐蕃大相尚結讚。緊接著,肯能善罷甘休的李晟再派步騎五千追擊,閃電擊退吐蕃軍兩萬,一舉攻克堅城摧砂堡。
與此同時,另一位中唐名將馬燧也已率軍收複河曲六胡州。
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形勢一片大好。如果照這個趨勢打下去,絲綢之路未必不能重新打通,西域很有可能重歸唐朝製下。
吐蕃人見勢不妙,趕緊遣使求和。但是李晟並不理會,繼續揮軍西進。宰相韓滉在朝中強烈支持李晟,請求繼續調發軍糧,助其攻略吐蕃。
但就在李晟高歌猛進的時候,韓滉突然死了。他不僅是中唐名臣,也是著名畫家,其傳世畫作《五牛圖》被讚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
接任宰相的張延賞素與李晟不和,於是詆毀說不能讓他久握兵權。而唐德宗自從武力削藩失敗後本能地厭惡戰爭,便采納張延賞意見削去了李晟兵權。
好了,吐蕃人費儘心思沒有搞成的離間計,被唐朝內部人士輕描淡寫幫他們搞定。
李晟卸甲之後,唐朝對吐蕃轉攻為守,再次失去了收複河西走廊,徹底打通西域的機會。
遺憾嗎?真的非常遺憾。
季羨林先生說過,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係、影響深遠的文化體係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係彙流的地方隻有一個,那就是中國的敦煌和西域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遙想當年,唐朝軍防遍布天山南北,駐守絲綢之路要道,輻射西域各地,守衛大唐西北邊疆。其時,各族胡人來到中土朝見、經商,漢人則遠赴西域戍邊、探險、交流。
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沿路烽台驛站密布,行人絡繹不絕,那是何等盛況?
而現在,朝廷基本放棄了對西域的控製。曾經如用黃牛之革牢牢綁住一般意誌堅定的將軍,幾番征戰沙場縱橫捭闔,出師未捷卻隻能黯然歸田。曾經如用黃牛之革牢牢綁住,文化經貿往來不息渾如一體的中土與西域,如今被吐蕃相隔天涯。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英雄史詩成回憶,斷壁殘垣行人稀,漢唐盛世萬國來朝的局麵已不再。此後的封建中國,從此不複放眼海外,吞吐萬裡的魄力和氣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