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女子拿著一個籃筐,裡麵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男子殺了一隻羊,卻沒有流出一滴血。勞而無功,什麼好處也沒有。
我們費儘心思地去爭、去鬥、去搶,爭到最後卻發現,是非成敗轉頭空。當年的刀光劍影,勾心鬥角,幾千年以後,隻不過成為人們的談資而已。
大明最牛首輔張居正,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了萬曆中興,他成為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頭銜的文官,鋒芒之盛一時無兩。他病逝之時,明神宗為之輟朝,追諡文忠。
然而僅僅四天,朝廷掀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運動。一眾言官紛紛將矛頭指向張居正,明神宗毫不客氣地直接下令抄其家,削其宮秩,追奪其生前所賜。張居正本人險遭開棺鞭屍,家屬則或被餓死或被流放。
恩怨榮譽,隻在一夕之間。
曆數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何止張居正一人如此?幾千年朝堂之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多少人走茶涼、死後清算的戲碼?
明朝曆任首輔,自解縉以降直至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有幾個不是一生榮耀卻晚景淒涼?
文官如是,武將亦如是。
明朝開國名將中,得善終的恐怕隻有湯和一人。明中葉三大抗倭名將,胡宗憲慘遭構陷自殺身亡,俞大猷屢遭彈劾而被免官,最年輕的戚繼光同樣未能幸免。
公元1567年,胡宗憲已死,俞大猷還在東南沿海平倭,而戚繼光已轉戰北疆。他上《請兵破虜四事疏》,請求明穆宗“授臣以十萬之師,假臣便益”,平定北疆。
他獲得了三萬步兵,三千浙軍,統一由他訓練和指揮。
第二年,戚繼光受命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他在薊州防區設東西協守,建立七座車營,配合馬、步兵進行協同訓練,並在青山口擊退了蒙古朵顏部的來犯。
戚繼光戍守北疆期間,一邊在山海關到鎮邊(今北京昌平西)的長城沿線修築空心台一千餘座,加強長城東段的防禦能力,一邊加強邊軍訓練。公元1572年冬,戚繼光舉行過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以十六萬邊軍參與演習,以車、騎、步三軍配合,使部隊士氣大振。
戚繼光鎮守的薊門固若金湯,迫使蒙古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於是揮師遼東,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大敗蒙古四萬軍隊,因功晉升為少保。他鎮守薊州十六年,使邊備修飭,邊境泰然無事。
和屢遭彈劾的俞大猷相比,戚繼光擅長向上管理,與上司、同事關係處得極好。他討平倭寇的時候,深得胡宗憲、譚綸的賞識,北鎮薊州時,又得到徐階、高拱、張居正的倚重和支持。尤其是張居正,更是無條件支持戚繼光。
因為這層關係,明神宗在清算張居正的時候,不可能不拿戚繼光開刀。
公元1583年,戚繼光被調任廣東。隨著好友譚綸、俞大猷等相繼離世,年老體衰的戚繼光請求辭職,回到了老家蓬萊。三年後,他又遭彈劾而被停發退休金。
戚繼光為人慷慨豪爽,善待士卒和朋友,因此野無成田,家無餘財。他罷官去職之後,窮得連請醫生抓藥的錢都沒有了。此時,曾經深愛他的妻子王氏也離開了他。
公元1588年,戚繼光貧病而死。朝廷得知他的死訊後,沒有給予任何撫恤和祭典。他能詩善文,曾寫過一首五律《韜鈐深處》抒發壯誌報國的熱血情懷:
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尊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就在戚繼光停發退休金的那一年,朝廷上演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
太子者,國之根本也。所謂國本之爭,是指皇長子朱常洛與三子朱常洵的太子之爭。
明神宗極為寵愛鄭皇貴妃,於是打算立其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李太後和朝廷大臣卻執意擁立朱常洛。
朱常洛的生母王氏本是慈寧宮宮女。有一次明神宗到慈寧宮向太後請安時,因太後不在,他一時興起寵幸了王氏。
隻此一次,王氏便懷孕了。李太後知悉後,想起自己當年當宮女時的辛酸,對王氏深表同情,於是請明神宗封王氏為恭妃。
公元1586年,首輔申時行上疏,請求冊立朱常洛為太子。明神宗以他年齡還小為由推托,示意過兩三年後再說。大臣們懷疑他要廢長立幼,紛紛上書請求冊立東宮。
明神宗不願麵對朝臣一致的反對之聲,開始不再臨朝聽政,轉而沉迷六宮佳麗之中。
他的消極對抗態度,使事態愈演愈烈。百官集體要求冊立太子,否則就集體辭職。明神宗無奈推說等朱常洛十五歲時冊立,之後又延期至二十歲時舉行冊立大典。
習慣當和事佬的首輔申時行先是與大臣聯合上疏反對,後又悄悄向明神宗表明心跡。此事曝光之後,申時行名譽掃地,隻得灰溜溜地辭職返鄉。
這次立儲之爭前後持續十五年之久,在李太後的強勢乾預下,明神宗被迫讓步,立年已二十的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
十五年紛爭之中,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這場國本之爭,使申時行、王家屏、趙誌皋、王錫爵等四位內閣首輔被逼辭職,先後有一百多名官員被罷官、解職或發配充軍。
明神宗也被搞得心力交瘁。他貴為天子卻身不由己,從此開始懈怠朝政。此後三十年間,他始終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據說新入內閣的輔臣從來沒見過皇帝長什麼樣,他們每日枯坐朝房一籌莫展,隻能靠著數太陽影子的長短來打發上班時間。
明廷就此陷入空轉。公元1602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詭異的是,明神宗雖然不上朝,但他在位四十餘年間沒有宦官之亂,沒有外戚乾政,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甚至就連朝廷黨爭也有所收斂。
但是,深受明神宗信任的遼東總兵李成梁漸漸腐化墮落,他不僅謊報軍情,騙取軍功,同時有意偏袒滿族人努爾哈赤,最終導致滿族入主中國。難怪《明史》斷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喜歡跟著姓名學國學請大家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