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茫然一瞬,怎麼還有自己的話?自己,自己有說過這句話嗎?
頂著一群人的視線,他麵色迅速恢複平靜,姿態端正,淡淡道:“秦法嚴苛,終使百姓不堪重負。”
所有人心悅誠服地點頭,這可以說是大漢所有讀書人的一致觀點了,也是諸多學派彼此狗腦子都要打出來的情況下,難得的一點共識。
——秦法實在苛刻。
不過,根據學子士人的眼界不同,思考方式、重點、角度的不同,對於這個觀點也有不同的解讀。
有人認為,秦朝太過苛刻百姓,毫不體恤民力,也由此走向滅亡,因而大漢必須深刻吸取教訓,決不能向著秦朝的老路走。
也有人深刻地同情繁重負擔下的百姓,是純粹從憐憫民生疾苦的角度出發。
還有人覺得,大漢這些年來就做的不錯。雖然大漢在不少地方都承了秦製,包括不少法律和賦稅徭役製度上,但是大漢還是深刻吸取了秦朝的教訓,從不同角度儘可能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至少,讓百姓認為,自己的負擔減輕了。
這不就很好麼?
百姓們覺得還有活路,就很好,這才是最關鍵的。
當然,大漢的法律也沒有秦朝那樣管的那麼寬、那麼細,一些懲罰也沒有那麼重。
哪像是秦朝,一方麵各種法律細細密密如網,稍有不注意就會違背法律;一方麵懲罰措施又重又環環相扣。
像是這個徭役,不論是哪一種,百姓無力繳納賦稅,就需要服勞役抵扣,但是一家之中出了一個服役的成丁後,家中剩餘人口還能否支撐得起田地和家中活計?
若是支撐不起,來年的賦稅還是不能全數繳納,那這個家怎麼辦?接著服徭役?然後一直循環,百姓遲早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出路了,隻能一直一直服徭役。
他們會願意嗎?
而在這個時候,一旦服徭役群體中有那麼幾個人覺得沒有出路不如一搏,或者有一些其他的如六國貴族一般心有謀劃之人,烽火的點燃,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秦朝的徭役製度大體如此,從這裡就能看出,秦朝百姓日常所承擔的徭役就已經非常繁重。】
【百姓除了每年的耕種既要讓自己活下去又要上交賦稅外,還要承擔沉重且長期存在的徭役。】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交不上賦稅,還需要出人去用徭役抵扣稅額。】
【除了交不上賦稅會欠朝廷錢外,一旦觸犯法律,也有一部分會要求繳納罰款——如果無力繳納,也會被朝廷派去服徭役,以抵罰金。】
【那麼問題就來了,不管是賦稅還是罰金,秦朝百姓欠錢有多少?】
皇帝、官員,以及民間的士人學子都感興趣地支起了耳朵。
這確實是關鍵問題,而且他們也確實對此並不清楚。秦朝覆滅地太徹底了,無數典籍和記錄都被戰火付之一炬,尤其是項羽那把火。
說實在的,雖然不少士人都堅決認為秦朝暴虐,但是也並不認同項羽的行為。
什麼阿房宮也就算了,那些典籍你放什麼火?!果然粗魯暴虐,不怪最後未能勝過高皇帝。
朱元璋一直在努力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因此他也深有感觸:“咱這些年來自己看書,就發現秦朝的記載實在不夠豐富。”
雖然漢初有不少關於秦朝的各種記錄,且漢承秦製,但到底不是秦朝存在時的具體記錄,並不能完全和秦朝等同。
【從出土的裡耶秦簡來看,欠款的數額屬實不算小。】
畫麵中出現了裡耶秦簡的照片。
【裡耶秦簡總共記載了十二份欠款文書,欠款總額達到三萬六千八百一十五錢,平均下來每戶欠款達到三千六百餘錢。】
【按照勞役抵債的最高八錢來算,一個人需要服役將近十三個月,也就是一年多才能償還乾淨。】
【這個服役天數可不是什麼小事。】
【且,一旦服徭役所修建的工程不足一年就出現毀壞,主官會入罪,但是百姓們也必須重修——重修的時間不計入服役時間。】
嬴政和官員們看到此處,並不覺得有什麼大毛病。
“雖然黔首們需要服役,但是朝中已經規定,各地官府必須讓那些以勞役抵債的人在農忙時回家耕種,以免誤了農時。”李斯道,他對於大秦的法律體係還是非常滿意的,既充分踐行了商君的理念,又非常符合大秦的需要。
當然,商君的理念本身就非常符合大秦所需。
獎勵耕戰,抑製商人,輕罪重罰,弱民疲民強國……
大秦的勝利也充分證明了這一套體係的正確性。
而且,這個回家耕種的時間還不少,在種時、治苗時各有二十天的時間,足夠完成關鍵耕種了。
他又道:“再者,如果一戶有兩人都需要用勞役抵罪抵債,也要放歸一人。”這樣同樣可以保證農耕的繼續,也能讓這戶不至於交不上賦稅。當然,放歸是放歸,勞役是不取消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