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雖然確實與漢桓帝結下了深厚情誼,並且有一定膽識,但是他們貪婪粗暴,大肆斂財,對百姓壓榨極深;同時,在官場上的處事手段與風格並不被人認可,過於蠻橫和不講體麵。】
【簡而言之,一方麵,宦官們隨意斂財、壓榨百姓,是個人見了都要唾棄,這就讓不少有點天下之心的官員都看不慣;另一方麵,宦官大量拉拔自己的羽翼,擠占了無數世家官員的位子,屬於是不死不休的資源利益爭奪。】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一部分官員隻是將官場當做一個特殊的職場,就想著普普通通、安安穩穩地做官,按部就班地乾活然後升職,最後退休;結果有了宦官攪弄風雲,連安穩日常都沒了,還有可能性命不保。】
【這導致了官員的極大反抗。】
【漢桓帝有沒有看到宦官的危害?他看到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宦官的權力;但他並不能舍下宦官。】
【宦官是皇帝本人權力的延伸,有時候也是皇權的一個必要的架構——在一些特定的時期中,宦官的存在頗為重要,皇帝通過宦官來行使權力、掌控權力,否則自己就有可能不過是一個空中樓閣。】
【對於漢桓帝而言,雖然不至於此,可是他也確實將宦官看做了一個自己的權力的延伸。】
【再者,五侯可都是實打實的有功之臣啊!沒有五侯,漢桓帝奪權掌權也不能這麼順利。比起確實冒了性命風險、與漢桓帝歃血為盟的宦官們,官員有什麼情麵?】
【於是,漢桓帝還是較為縱容宦官。】
【但這不是官員集團所能夠容忍的。官員們搜集證據,勸說皇帝,最終,五侯被貶身死,大量宦官黨羽入獄或者罷免。】
【但這並非終點。在五侯倒台以後,漢桓帝又任用了新的宦官,主要的還是五個人,分彆是蘇康、管霸、侯覽、曹節、王甫。】
朱元璋嗤笑:“他用宦官,放縱宦官,還有理了?”
宦官這種玩意兒,怎麼可能擔任要職,又怎麼可以授予權力?
多少禍事都是這群禍頭子給攪和出來的!
他大明決不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朱元璋決定去敲打一遍自己的兒孫們。
(本朝·君主)[太祖:朕早就立下了祖訓,絕不允許宦官乾政或者識字,爾等也要謹守祖訓,切勿重蹈覆轍。]
[太宗/成祖:沒錯,對宦官不可放任,一旦放縱必然遺禍。]
[明英宗:朕明白的,祖宗們放心吧,我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明世宗:沒錯,太祖和太宗無須擔心,朝堂和天下皆在我的控製之下,不可能有人翻起什麼風浪的。]
……
朱元璋看了一連串兒孫後代們的表態,還算滿意。
沒錯,就該對宦官掌權和亂政有這樣清楚的認識,不然就有可能闖下大禍來。
雖然這些兒孫後代們肯定有些地方有小心思,有些地方有所隱瞞,但他也不是一定都要知道的清清楚楚,隻要時刻給他們緊緊皮,讓他們腦子清醒就可以了。
而剛剛回複了自己親爹的朱棣,卻有那麼一點點的心虛。
畢竟嘛,各個朝代都有違背祖訓的情況,可基本上都得過上幾個皇帝;但是在太祖關於宦官這方麵的訓導上,他自己,這第二個皇帝,卻已經違背了他爹的意願……
時間實在是有點早。
什麼?你說他不是第二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