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兵之後,孫恩一邊攻城掠地,一邊將矛頭指向了當地的大小門閥士族。】
【這個過程中,除了會稽內史王凝之及其子女外,還有吳興太守謝邈、南康公謝明慧、黃門侍郎謝衝、中書郎孔道、太子洗馬孔福、永嘉太守司馬逸等先後被殺,其中,謝邈和謝衝都是謝安的侄子,謝明慧是謝衝的兒子。】
【這些人被殺之後,他們的佃農和賓客、奴婢都加入了孫恩的隊伍。】
【會稽這個地方,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就能夠知道這屬於是高門士族聚集之地,昔年王羲之與謝安等人聚於蘭亭,就是在會稽;謝安出仕前隱居之地,也是會稽——事實上,南渡之後的謝氏,大部分都居住在會稽郡東山,因此也被稱為東山謝氏;王氏一族南渡之後,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居住在會稽郡。】
【可以說,會稽是高門士族的大本營。】
【也正因如此,在此地,普通百姓、底層佃戶奴婢等,對於門閥士族的仇恨也相當深刻。】
【在仇恨的指引下,在孫恩的野心的膨脹之下,會稽一帶的死傷便數不勝數。】
【同時,由於孫恩本人瘋狂狠厲與短視,原本的起義軍沒有軍紀約束,在一日日的殺伐之下越發瘋狂,普通百姓都無法逃過他們的屠刀——而孫恩對此不以為然,毫不在意。】
【可以說,孫恩的起兵發展到現在,隻有破壞,而沒有任何的建設,這也是孫恩失敗的核心原因之一。】
【不要說我們當年,就是古代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也沒有一個是大肆屠殺瘋狂破壞之後獲得成功的;能夠成功的人,哪怕隻是成功一時,也需要在自己的占領區能夠維持一定的秩序,進行一定的建設和恢複乃至發展——純粹的破壞,毫無未來。】
朱元璋非常認同地點頭。
純粹的破壞,怎麼可能有什麼好結果?
他當年起兵,從小卒做起,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上戰場,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最重要的幾個原因,其一,是因為他找不到彆的合適的出路,他曾經忍饑挨餓,曾經顛沛流離,這種生活同樣是極有可能什麼時候就死了,與上戰場也沒有太大的區彆,相反,他參軍之後還能吃飽;
其二,就是天下大亂,世道混亂,秩序崩塌,普通人獨自求活基本上活不下去,除非能夠躲到深山之中——但是深山之中又是什麼好去處嗎?大部分人到了深山裡麵,同樣是等死。
從這兩個原因來看,一個合格的首領,一個合格的爭奪天下的人,必須要保證自己治下的基本秩序。
沒有穩定的、正常的秩序,百姓們憑什麼願意留在當地?沒有百姓留在當地,就沒有人、沒有各種資源,這支起義軍就根本發展不下去。
沒有秩序,百姓們即便出於種種原因,留在了當地,又憑什麼能夠安心耕種、安穩勞作,生產各種糧食、紡織布匹、經營各種生計?
他們永遠會擔心,自己會不會有朝一日突然不保,會不會有朝一日天降橫禍,會不會……
他們隻會想著能活一日是一日,並且時刻尋找著更好的出路,一有機會、一有可能就立刻離開。
這種情況下,這支起義軍能有什麼好結果?
沒有百姓安心耕種勞作,就沒有穩定的糧草來源,也沒有穩定的人口來源,更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
治下的百姓不斷流失,外麵的百姓不願前來,最終隻能失敗。
沒有基礎的秩序,就更不要指望恢複狀態,以及日後的進一步發展了,那都是無稽之談。
這也是為什麼他朱元璋有時候會忍一忍的原因——嗯,確實是忍了不是。
【說回起兵過程。】
【在會稽郡被攻破之後,在門閥子弟被殺死許多之後,朝廷迅速做出了反應。】
【他們派遣了謝安的次子謝琰、時任徐州刺史,督吳興、義興等郡軍事,司馬元顯為中軍將軍。同時,時任鎮北將軍、掌管兗、青、徐、揚、冀、幽、並七州及晉陵的軍務的劉牢之,也派人前去支援三吳地區。】
【謝琰作為謝安的兒子,對於北府軍有一定的影響力,同時作為謝氏族人,對於會稽等三吳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劉牢之派遣的援軍抵達後,發現吳郡內史桓謙已棄城逃走,劉牢之便決議出兵,劉牢之的部屬也可以說是脫胎於當年的北府兵,劉牢之曾為謝玄的左右手。】
【他上奏朝廷,隨後親自領兵即刻出征,抵達了三吳地區,與謝琰聯合鎮壓孫恩。】
【原本孫恩的野心還很大,他想要借助八郡的響應,乾脆推翻東晉朝廷,但是麵對東晉朝廷的鎮壓大軍,以及原本並不算東邊八郡——一定程度上自治的劉牢之的大軍,他選擇了退卻。】
【而謝琰和劉牢之的大軍一路進攻一路獲勝,孫恩的軍隊完全不是對手,原本想要以錢塘江為界,與東晉朝廷分庭抗禮的孫恩,被迫一路後退,最終撤回海島之上。】
【謝琰斬殺了孫恩下屬領袖許允之、丘尪。在為防止孫恩再度登陸發動襲擊,朝廷命令謝琰以本官領會稽內史、都督五郡軍事。】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