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其實算起來,真的算是小成本影片了。
哪怕是明星陣容強大,但是實際上,其他的如黑皮等角色,還真的都不是什麼大牌。
因為,這幾個角色,需要那種草根感。
但是結果笑果非常好。
特彆是在春節檔,一部好的喜劇,不,哪怕是一部合格的喜劇,就足夠刮起一陣旋風了。
更不用說,這還是李易的電影。
“難得,這部電影不是那種衝著觀眾賣力吼著:“笑啊!你笑啊!”的電影,而是實實在在的搞笑!”
“故事情節錯綜複雜,無厘頭的搞笑中,看出小人物的辛酸。一如既往的李易導演的風格!”
“再搞笑也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濃重黑色,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的是絕望?”
“真的挺不錯的,幽默又不失深意的一部作品!各個角色都很有特點!”
“太接地氣太有意思了,小人物的搞笑,笑點密集貼近生活,全程無尿點!”
“滿滿的華國味兒的喜劇電影,接地氣兒,各種梗接連不斷,從頭笑到尾,哈哈!”
“笑的根本停不下來的一部影片!幾位主演真的是很用心的表演!”
“一開始不太習慣,感覺有點亂,可是漸漸地居然看懂了,看明白了,就很好玩!”
“是的,是的,前麵感覺有點看不懂,可是到後麵大家都為了石頭費儘心機一下子把我拉進劇情了。川話真的好接地氣啊,而且這片子的搞笑也不是那種把觀眾當傻子的搞笑,感覺這樣的國產喜劇片中已經很少了。看完以後不知道為什麼留在我腦子裡的是那個五萬元錢的可樂瓶蓋。哈哈哈!”
“小信號和小手機,加頂你個肺,最後還了結了兩條生命!”
而讓李易有些錯愕的是,他對《瘋狂的石頭》其實真的沒想那麼多,更沒有想著拍什麼內涵,深度。
可是結果,有時候真的印證了那句話,當一部電影拍出來,上映之後,那就不是以導演的個人意誌為轉移了,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解讀,每個人有自己的感受。
比如影評人們的解讀,卻愣是把《瘋狂的石頭》給解讀的李易自己都有些不明白了。
“《瘋狂的石頭》一部真正的正能量的黑色幽默喜劇,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影片的主題是:混沌的世界上,心靈至善,好人好報。
雖然片中有很多並不是符合邏輯,有些誇張的運用,但是我們不能否定它是喜劇的前提。
影片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儘了黑色幽默,為了告訴我們什麼?
答案就是,混沌的世界上,心靈至善,好人好報。
下麵我們以片中石頭的去向以及圍繞石頭出現的人物為線索,按照原片的順序對本片進行分析。
首先,玉器廠廠長,這個角色是很有特點的角色,很多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相信都對這個老廠長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可以說代表了那個年月,眾多麵臨困境的老一輩的廠長們。
他大概是出現在石頭旁邊的第一個人,正是他的細心才發現了石頭。
也正是他為了拯救工廠才想出要展出石頭去拉動經濟。
當然如果有人在這裡對廠長的做法表示懷疑就沒意思了。
很多人會說,既然廠長要積極拯救工廠,為什麼不去賣石頭,反而搞什麼展覽?其實我們看李易導演的片子不難看出一個特點來,他喜歡讓邊緣人物去一臉正經地做一件滑稽的事情,從而達到喜劇的效果。
這個在很多細節地方有體現,比如在對於那個偷東西的大哥,就會天天把素質之類的詞彙掛在嘴邊,乾壞事也要做得漂亮。
這隻是一種規律一種技巧,但是卻符合國人的口味。
在後麵的故事中小偷的女人被廠長的公子睡掉,他居然給律師打電話,還說律師沒素質。這讓人看來既合情合理又滑稽幽默。好像很荒唐,但是卻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這就是對於技巧運用的高明之處。
看影評人有人提出質疑:廠長的不動作,玉石的展覽,按照規律,是構不成敘事的動力的。
然而什麼是動力,需要什麼樣的動力。就像希區柯克說的,一個炸彈放在那裡本身就是動力,跟觀眾的感知結合起來就是動力。在現實生活中瀕臨倒閉的時候突然挖出來一塊玉石,廠長會怎麼辦,人們會怎麼辦,這本身就是動力。而正是圍繞這個為核心產生了戲劇的基本:衝突與矛盾。而故事的推進改變了人物關係,這又使得一切符合了戲劇的規律。
隨後是一一登場的幾撥賊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