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解決西夏重裝鐵浮屠_九紋龍史進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九紋龍史進 > 第49章 解決西夏重裝鐵浮屠

第49章 解決西夏重裝鐵浮屠(1 / 1)

再回頭說一下解決西夏的鐵浮圖和解放西夏國都興慶府。

作為突擊隊的徐寧隊,

徐寧,

小青、楊再興

牛皋、嶽鵬舉,

五百鉤鐮手,

軍士一千五百。

已經埋伏在子午嶺內。

因為離西夏京城興慶府五十裡的子午嶺關隘,駐紮著西夏的依靠,重甲騎兵:鐵浮屠。

鐵浮屠的掌控者是濮王李仁忠,李仁忠是李秋水推出來的,李秋水之所以選中李仁忠,是因為他是李察哥的兄長,李秉常的旁支,他父親是李景思。

這樣,李秋水在江湖上控製一品堂,在軍中控製鐵浮屠,西夏的話語權,有一半就落在李秋水手上。

如果不是李秋水花大半生精力與天山童佬內鬥,她早整合西夏的權力了,她在朝中,讓另一半生存,也正好相互互為磨刀石,希望使西夏得到發展。他隻要控製好一品堂,讓他們行事不要太過火就行。

至於鐵浮屠,它是不敢發動內戰的,隻能在外戰上發揮作用,但讓李仁忠注意,不要被自己人賣了就行。

徐寧是得到一隻金雕,對付鐵浮屠卻足夠了。

小青之前已讓楊再興、小牛皋去西安府把手雷補充好,把龜屋推得滿滿的。

小青與徐寧說:“徐將軍,待小青破了鐵浮屠戰車,你的鉤鐮槍小隊才好登場,不是鉤鐮槍小隊會犧牲七成,大約損失三百多,不死的也有二成受重傷。這樣的損耗,經不起啊,勇氣是可嘉。

這種敢死隊的打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通過白天的偵察,晚上的轟炸,已經熟門熟路,小青、徐寧沒有去,是讓楊再興、牛皋、嶽鵬舉去的。

但是,由於鐵浮屠的重甲鎧的防護,單個手雷已不能撼動鐵浮屠和單個重甲鎧騎兵。

但是,淩振在製作手雷時,已在母雷中四麵配置有安裝子雷的簡單構件,操作方便。已經試過,沒有任何庇漏,安裝好子母雷,五雷齊發,隻撥去母雷的麽計即可。

小牛皋興奮無比,比炸幾大軍司而爽,子母五雷齊發,鐵浮屠被炸了百分之百。

第二天,兩軍對峙時,還是有十輛鐵屠衝出,那是李仁忠把這十輛鐵浮屠做了偽裝,放在幾間軍備倉庫裡,沒有被炸到。

小青說,徐將軍,讓小青來,從馬上飛出,手中已多了一條青竹鐵棒,落實後,手中鐵棒向前揮了幾揮,因為每台鐵浮屠,是兩車的聯結,而每台一個車夫、四個重甲鎧兵,共五人,三匹披有重甲鎧的戰馬,十台那是十個車夫,四十重甲鎧兵,三十匹戰馬了,這十台鐵浮屠,對付徐寧的二千軍士,徐寧的二千軍士隻有被屠的份,戰鬥力極強,形勢看似一麵倒。

可是李仁忠看見小青隻是揮了幾揮,就把三十匹戰馬揮死,把四十重甲鎧兵拍死,連帶十名馬夫飛上空中摔死,太恐怖,這已經不是凡人了。突然想起李察哥的死,傳聞是史家莊所為,也不無道理。

李仁忠大叫:“仙人不得參與凡人爭鬥,否則接受天罰吧。”

楊再興高聲回複道:“笑話,什麼仙人,什麼天罰,如果真是仙人,還要費勁摔你的鐵浮屠,直接一個五雷轟頂,把你們轟成渣渣。李大帥,連是自裁吧,饒你的手下不死,貶為奴隸。”

李仁忠:“我屁!”揮了揮手。

突然,隊伍中走出三百六十名重甲鎧兵,手持長矛出列攻來。

李仁忠之所以敢出來與徐寧會戰,斥候早已查清徐寧隻有二千軍士,他怕徐寧後續還有大軍,分了幾波斥候打探,確定沒有後援之後,才敢出來的。

雖然十輛鐵浮屠被廢,但是他們還有三百六十名重甲鎧騎兵,有這個依仗,碾壓這二千多軍士,足夠碾碎二十遍了,大好的優勢,哪裡的一個怕字?

昨晚炸的是九十輛鐵浮屠,卻不是連鐵浮屠的甲兵也炸了啊,所以,史家莊似乎輕敵,包括徐寧也這麼想。可是,小青沒這樣想,在絕對實力麵前,一切都是土雞瓦狗,都是笑話。

待三百六十名重甲鎧騎兵經過那十輛鐵浮屠戰車旁,小青笑了,哪有這麼蠢笨的家夥,輸也要讓彆人輸得這麼輕鬆。

小青也不客氣,揮了幾揮青竹鐵棒,十輛鐵浮屠,接連被拂起,狠狠砸在重甲鎧騎兵上,每兩輛鐵浮屠,砸死五十多名,合什有近三百名了。

李仁忠考慮過是否逃跑,但是想來逃也是個死,倒不如拚死一搏,死也死在戰場上,就帶著五千親兵衝過去,衝出三十多丈後,發覺不對勁,回頭一看,五千人沒有一個人動,他們想的是,寧願做奴隸,也不願意去送死。

李仁忠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大勢已去。被史家莊一千軍士,俘虜了五千零一人。

小青見重甲鎧騎兵剩下不到百人,與徐寧說:“徐將軍,現在看你們的了。”

徐寧:“小青少將軍,休息休息,我們上了。”他打這麼多次仗,沒有一次仗像這仗這麼爽的。

重甲鎧騎騎兵,因為鎧甲太重,形成不了潰兵,隻有硬著頭皮繼續打,他們也不想想,以前欺負宋兵有多爽,現在就有多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一人之下:呂家求道人 穿到漫畫裡當一次性角色 1980巴山獵耕記 小兔子乖乖,被反派強行擁入懷 英雄覺醒:我家人都是天秀 仕途重生 假工資騙我十年,七零知青她不乾了 雙生仙途之天命金符 戀愛,開學前青梅女友跟我提分手 天庭三大反骨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