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自興起以來,根據兵員來源,派係林立。(非常有趣,就給大家粗略講解下)
最開始,如洪秀全、馮雲山,可稱之為“創教領袖派”,早期有很多忠實擁護。
而馮雲山被官府逮捕後,洪秀全逃回廣州。
拜上帝教這個龐大的組織頓時群龍無首,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就在這時候,還是普通會員的燒炭工人楊秀清挺身而出,用天父臨凡的手段,穩住了即將逃散的會眾,使得拜上帝教組織得以延續下去。
沒多久,有權力欲望的另一個燒炭工人蕭朝貴也依葫蘆畫瓢,冒充天兄臨凡人間,發號施令,他和楊秀清心思相通,一唱一和,一起篡奪了拜上帝教組織的管理大權。
他兩這稱之為“下凡奪權派”;
大半年後,馮雲山出獄了,然後和洪秀全一起回到了拜上帝教組織。
得知權利被奪,但幸好楊秀清和蕭朝貴,還需要他們這個頭領,所以雙方呈現了二比二的暫時性平衡。
隨後,這主要的兩大派係,在爭鬥的過程中衍生了一些小派係,他們是被兩派拉攏的對象。
比如韋昌輝,韋昌輝是蕭朝貴吸收進來的,結為兄弟,所以他是蕭朝貴的人。
因此,平衡被打破。
為了維護平衡,洪秀全和馮雲山親自到貴縣邀請石達開,也結為兄弟。
隨後,眼見石達開代表的貴縣山頭太過龐大,使“創教領袖派”實力大增,楊、蕭又拉攏貴縣的秦日綱;
而洪、馮的對策是吸收胡以晃入夥。
總之,不能失衡,不能讓一派獨大。
永安建製封王,使這種平衡達到了公認的穩固,金田起義八傑各四人。
一方是洪、馮、石、胡,另一方是楊、蕭、韋、秦。
當然最後證明這也隻是暫時性的。
金田起義前後,因為“創教領袖派”中的石達開不願意參與內鬥,導致“下凡奪權派”力量更強,掌握了組織的領導權;
這時候,楊秀清和蕭朝貴二人之間又有了權爭,“下凡奪權派”內部,也有“東殿派”和“西殿派”之分。
加之洪秀全趁機分化,認了個妹妹洪宣嬌,再嫁給蕭朝貴,然後稱蕭朝貴為帝婿,這樣自然削減了“下凡奪權派”的勢力,而使得“創教領袖派”壯大。
楊秀清為了抗衡被洪秀全拉攏的蕭朝貴,也開始培植了自身勢力。如和楊輔清、楊宜清等數位楊姓悍將結為兄弟。
永安封王時,諸王都受東王節製。
而實際上西王蕭朝貴的勢力和東王楊秀清是不相上下的,並且戰場上的實際指揮權,蕭朝貴掌控得更多。
如韋昌輝是蕭朝貴的人,太平軍悍將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等都是蕭朝貴親信。
但隨後的征戰途中,雙方都暗中爭鬥,導致馮雲山和蕭朝貴犧牲,這種平衡又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