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李承乾的院子外來回踱步,他在想如何開口問自己的兒子。
這個封建時代的思想讓李世民很是糾結,恰恰自己的兒子年紀小,但表現出來的行為那麼幼稚,但做出來事情恰恰又飽含深意,他緊張的搓著手,不知道怎麼開口,李世民第一發現比處理政務還要難的事情。
思想鬥爭了一刻鐘,李世民鼓起勇氣來到李承乾的房門前,遲鈍的抬起自己的手。
“咚咚咚,乾兒你睡了嗎?”
李世民在門外敲門,平時都是直接進去,或許是因為自己想和這個大兒子談談,所以拘謹些。
李承乾打開了房門,看見李世民站在門口:“爹,這麼晚不休息,來我這乾嘛?”
隨後讓開位置,讓李世民進來,李世民走到圓桌處找了個位置坐下,李承乾走到圓桌旁,拿起茶壺和茶杯給李世民倒上水說道:“爹喝水。”
“嗯。”
李世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有些拘謹,畢竟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和自己的兒子談事,但是也不知道從哪開口。
李承乾看了看李世民的臉,知道了李世民要來乾嘛了,雖說這個時空他比較年長,但是從做父親的時間比,李世民差他太多了,李承乾轉了轉眼睛說道:“父親可是有事問我。”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隨後吐出這一段話:“父王想問你說些事。”
李承乾見李世民如此鄭重,也緩緩坐到李世民對麵,收起了笑嘻嘻的樣子說道:“孩兒知而不言,言而不儘。”
李世民想了想還是歎息的說道:“乾兒怎麼看待謀反一事。”
李承乾心裡也“哎”了一聲,該來的還是要來。
對於李世民的問話,李承乾並不感覺到奇怪,奇怪的是來得太快了,暗衛在暗中保護他的那一刻,就注定他要被李世民關注了,李世民生性多疑,對於李承乾這些時日巧合的幫他,自然有所懷疑,如果是來試探自然不會是他本人來,但是這次親自出馬肯定是已經確定了。
李承乾拿起茶杯,閉上眼睛輕輕酌了一口,就是這不經意舉動,李世民心裡確認了這個孩子不簡單。
李承乾喝了一口茶水之後說道:“謀反分很多種,要看是什麼人謀反。”
李世民說道:“此話怎講?”
李承乾認真的說道:“若是百姓揭竿而起造反,那麼定百姓已是身陷水火,為了活命自然開始起義造反。”
李承乾繼續說道:“還有造反就是皇子,或者藩王,這些人要麼為了自保而造反,或許為了當皇帝而造反。”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的眼神說道:“這些可有什麼區彆?”
李承乾認真的說道:“能讓百姓造反無非是逼不得已,縱觀曆史,百姓起義,舉旗造反無非就是朝廷無德,官員貪腐,剝削百姓,導致百姓苦不堪言,忍無可忍才造反的,父親是否也是這樣認為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難道不是嗎?”
李承乾說道:“百姓起義最本質的原因是就是糧食和土地。”
李世民深思著說道:“這是為何?”
李承乾問道:“父親熟讀曆史,可發現朝代更替,滅國原因?”
李世民說道:“皇帝無道,導致天下貧瘠,百姓疾苦,然後國運薄弱,外族入侵,各地方諸侯並起天下紛亂,最後有德之人坐擁九五。”
李承乾立刻說道:“非也!”
李世民疑惑的說道:“願聞其詳。”
李承乾說道:“兒子且問父親,如今朝堂實行的是什麼製度稅收?”
“均田製。”
“武德年間大唐共多少戶?”
“二百多萬戶。”
“百姓平均一代幾口幾年?”
“十三歲嫁娶,十五歲產丁,平均產丁一家三子至五子。”
李承乾這回說道:“父親我們來算一筆賬,兩百萬戶兩年一產,共產三子,二十年後可有人口多少戶?”
李世民說道:“六百萬戶?”
李承乾說道:“我們算上死亡和出生的比例,和藏匿起來的人口,我們保守估計最低500萬戶。”
李世民繼續說道:“然後呢?”
李承乾說道:“二十年五百萬戶,二十年為一代,一戶五口人,三子共贍養一對父母,也就是三十年一次增戶,也就是說三十年後人口將達到八百萬萬戶,隨著父母離去,將會少去一百萬戶,這時候的人口將達到三千五百萬。”
李世民開心的說道:“這不是很好嗎?說明國泰民安。”
李承乾勾了勾嘴角說道:“那永業田怎麼辦?三千五百萬的人口朝廷還剩多少良田分給百姓?下一次的人口爆發,朝堂去哪拿田地給百姓?如果持續下去,當大唐人口達到八千萬的時候,朝廷怎麼辦?若大唐到一百年的時間,還有良田分於百姓嗎?”
李世民愣了愣:“這…。”
李承乾繼續說道:“若父王是百姓,成年後彆人有,父王沒有,百姓如何看待朝堂。”
李世民沉默了。
李承乾繼續說道:“皇朝更替,是因為皇親貴族坐擁大量土地,百姓之眾,唯求一飽,有衣蔽體,有屋棲息,建國初期,百姓有田,人口缺少,朝廷的稅收來源於這些百姓,人頭稅和均田製自然是最正確的,但時過近遷隨著人口增長,國家能分給百姓到的田地有限,人口多了吃飯的人就多了,糧食需要的就越多,若來了天災顆粒無收,父王你覺得這些百姓怎麼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