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豪強家裡都有書籍,尤其張家祖先還是著名的馬邑之謀的發起人,聶壹。
家裡也不缺少教育,尤其是兵書,否則張遼如何能在後麵帶兵打仗有那麼突出的表現?
於是張朔選擇了忍耐,先是稍微展示自己的聰慧,然後學習,硬是忍到了兩歲半才開口要田。
家裡人倒是也覺得有趣,一個兩歲半的娃娃知道什麼是地麼?
但張老爺子也就仨孩子,一個張汛是大哥,張遼是次子,張朔就是老三。
對幺兒這個從小表現出超乎同齡人聰慧的孩子,張老爺子打心眼裡喜歡。
為了讓小張朔開心,老爺子直接大手一揮給了張朔10畝地,差不多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吧。
還讓張朔隨便挑他看上的地,看上的就是他的。
而且似乎為了有點教育意義,張老爺子還對張朔道,一定要好好看著這些作物,學習如何種植。
在古代學習作物如何種植,如何提升產量可不像現代這樣被人看不起,士農工商,農排第二。
三國時期能把農業搞好的,那都是大才!到了誰那都會有人搶著用。
畢竟在古代,尤其是東漢末期這個時間段,糧食就是硬道理!
張老爺子見張朔從小聰慧,也尋思著能不能培養出這樣一個人才,到時候老張家說不定也能出一個大司農。
當然了,他也沒抱太大希望,孩子嘛,可能就是好奇。
可,等到秋收的時候,張老爺子懵逼了。
彆的地都收入正常,就張朔這10畝地,好家夥產量是彆人的三倍!
這給老爺子激動的,連忙詢問張朔是怎麼做到的。
張朔自然不能說是掛的作用,隻能說是秘密,然後表示如果他名下能有更多田的話,他也能增加更多產量。
張家老爺子笑的嘴巴都快裂開了,連說好好好,又給了張朔100畝地,想看看張朔能不能做到。
畢竟隻是一個三歲孩子,說不定隻是意外呢?
結果又是一年秋收,這一百畝地的產量也爆了。
老爺子徹底瘋狂,乾脆把家裡所有的田產全部轉移到了張朔名下,足有四千畝良田。
正常生產和正常吃飯的情況下都足夠養活一萬多人,而在東漢這個時期,給手下佃農吃那麼好乾什麼?
就是一幫打工的,說白了在東漢豪強眼裡,這幫人不會比海外那幫種棉花的強多少。
不餓死的情況下,養活三萬人沒問題。
而將產量提升三倍,在正常情況下養個五萬人問題不大!
至於說大哥張汛和二哥張遼會不會不同意,不開心?
還真不會,張家這哥幾個的感情都很好是一方麵。
另外一方麵就是古時的這種豪強家族內部都非常團結,尤其是張家隻有本家一家,最後收益肯定是統一歸家裡的。
當然張朔做出如此貢獻,在家裡的分量肯定更足,要錢要人什麼的自然也就更方便。
而到這為止,張朔已經三歲半,距離當初過去了兩年時間。
他也又點亮了好幾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