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菜,在這裡感謝粉絲的支持,每天好幾部小說更新,寫作不易,敬請諒解!祝大家生活愉快,天天開心!】
大宋皇宮,禦書房。
皇帝趙煦坐在禦書房內,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事情。不多時,一字並肩王遊靖宇應召而來。
“陛下,深夜召臣前來,所為何事?”遊靖宇行禮問道。
趙煦起身,走到遊靖宇身旁,神色凝重地說道:“愛卿,朕近日深感我大宋子民對朝廷之事知之甚少,信息傳遞不暢,民心難聚。朕思來想去,欲尋一良策。”
遊靖宇微微頷首,“陛下所憂甚是,臣亦有同感。”
趙煦目光炯炯地看著遊靖宇,“朕與愛卿密談,便是想聽聽你的想法,如何能讓百姓更好地了解朝廷動態,增強對大宋的歸屬感?”
遊靖宇沉思片刻,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創辦一份周報,將朝廷的重要決策、民生之事、各地的奇聞軼事等刊載其中,分發至各地,讓百姓知曉。”
趙煦眼睛一亮,“周報?此想法甚妙。但這周報的內容、形式以及如何發行,還需細細謀劃。”
遊靖宇拱手道:“陛下,周報的內容當以實事為主,涵蓋農業、商業、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麵。形式可簡潔明了,配以圖畫,便於百姓閱讀。至於發行,可先在京城試點,而後逐步推廣至各州府。”
趙煦點了點頭,“愛卿所言有理。那這周報的編輯人員從何而來?”
遊靖宇道:“可從翰林院挑選才學出眾、文筆犀利之士,再從民間招募一些有識之士,共同負責周報的采編工作。”
趙煦讚同道:“甚好。但這周報的名字,還需斟酌。”
遊靖宇略作思考,“陛下,不如就叫《大宋周報》,簡單直接,突出其為大宋而辦。”
趙煦撫掌笑道:“《大宋周報》,好!就依愛卿所言。”
接下來的日子裡,遊靖宇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宋周報》的籌備工作中。他從翰林院精心挑選了幾位飽學之士,又從民間招募了一些對時事充滿熱情的文人。
在一間寬敞的屋子裡,遊靖宇召集了這些采編人員。
“諸位,此次創辦《大宋周報》,乃是陛下的旨意,也是造福大宋百姓的大事。我們肩負重任,務必儘心儘力。”遊靖宇嚴肅地說道。
眾人齊聲應道:“王爺放心,我等定當全力以赴。”
采編工作開始了,眾人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收集朝廷的最新決策和官員的奏報;有的深入民間,探尋百姓的生活狀況和需求;還有的專門整理各地的奇聞趣事和文化風俗。
遊靖宇親自把關每一篇稿件,對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和修改。
“這篇關於農業新政策的報道,還需更加詳細,要讓百姓明白具體的優惠措施。”遊靖宇指著一篇稿件說道。
編輯們趕緊按照他的要求進行修改。
經過數天的努力,第一期《大宋周報》的初稿終於完成。遊靖宇拿著這份初稿,進宮呈給趙煦。
趙煦仔細地閱讀著,臉上逐漸露出滿意的笑容。
“愛卿,這第一期周報做得不錯。但這排版還可再優化,讓內容更加清晰易讀。”趙煦說道。
遊靖宇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臣回去便讓人重新排版。”
經過一番精心的修改和完善,第一期《大宋周報》正式印刷出爐。遊靖宇親自帶著周報,來到京城的大街小巷,分發給百姓。
百姓們拿到周報,好奇地翻閱著,臉上露出驚喜的神情。
“這周報真是好東西,讓咱們能知道朝廷的事兒。”一位老者說道。
“是啊,還有各地的新鮮事,有趣得很。”一個年輕人附和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宋周報》在京城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百姓們對朝廷的政策更加了解,對大宋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然而,在推廣至其他州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
遊靖宇得知後,立即召集相關人員商議對策。
“部分州府交通不便,周報難以按時送達。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遊靖宇說道。
有人提議:“王爺,可否在各州府設立專門的周報分發點,招募當地的誌願者協助分發?”
遊靖宇覺得此提議可行,於是下令照辦。
在解決了一係列問題後,《大宋周報》終於在大宋全境順利發行,成為了百姓們了解時事、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趙煦對《大宋周報》的成果十分滿意,在朝堂上對遊靖宇大加讚賞。
“愛卿創辦《大宋周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趙煦說道。
遊靖宇謙遜地說道:“陛下過獎,此乃臣分內之事。”
《大宋周報》不僅讓百姓了解了朝廷的動態,也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商業發展。
有一次,周報上刊載了一種新的農業種植技術,很快便在各地推廣開來,提高了糧食產量。
還有一次,周報報道了一位商人的誠信經營故事,引發了眾多商人的效仿,商業風氣為之一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