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大抵上都很驚慌,身為京官,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國庫如今的情況,光是給楊閣部供應錢糧已經落下很大的虧空。
也不怪有朝臣如此喪氣,如今再起流寇,朝廷根本就難以為繼。
但驚慌失措的大多都是各部的中低級官員,諸如六部的尚書,或是內閣閣臣,看起來情緒都相對穩定。
至少麵上看起來如此。
“肅靜!”
王承恩拂塵一甩,喝止了聲音越來越吵的大臣們。
崇禎皇帝皺著眉頭道:
“朕聞聽此疏,也頗為震驚,朕原本以為流寇已定,天下稍安。
奈何那楊嗣昌竟敢瞞天過海,以致我大明逢此大難。
朕已將楊嗣昌召回,如今正關在刑部大獄。
諸位愛卿便議一議,這楊嗣昌究竟該當何罪。”
崇禎皇帝的話就等於給今日的議題定下了基調,而崇禎皇帝此前都是稱呼楊嗣昌為楊先生的。
即使楊嗣昌戰事不利,崇禎皇帝也都多有維護,但如今不僅稱呼變了,就連語氣表情也都變了。
在場的官員哪個不是人精,即使沒有私下串通,也立即就不約而同的開始彈劾和指責起楊嗣昌來。
“楊閣部此舉,是對我大明江山的不負責,陛下當將其革職查辦,為死去的官員們伸冤呀!”
“王大人,豈止如此呀!這楊閣部本就愛名聲,此人膽敢瞞天過海,我看就是為了青史留名。
但卻枉顧了天下萬民,置朝廷安危於不顧,此等賊子,該當問斬!”
“孫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陛下,臣要彈劾楊閣部,此人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在軍營裡竟也帶著私廚,即便國朝困窘如此,其每日三餐皆是山珍海味,如此行徑,實在為人不齒。”
“吳大人所言,臣也早有耳聞,臣還聽說,這楊大人心胸狹隘,原本有戰功者多被其剝奪,而算在自己身上。”
“豈止如此啊,臣還聽說楊大人多有謀害軍鎮主將者!”
“那爾等還乎他作楊閣部,其雖有名,然卻為國賊,此等國賊不除,朝廷何安?”
……
朝臣們的議論越來越多,對楊嗣昌的稱呼,也從一開始的楊閣部,到楊大人,再到直呼其名,最後……成了國賊。
就連武臣班列裡,也有不少勳戚對楊嗣昌十分不滿,原因各異,但大抵上是因為沒能從楊嗣昌哪裡獲取到利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