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經殺了,我們是不是要對他們的家庭做出補償?”
許仙說道:
“已經有人去做了,他們隻要不想著報複,以後會過得很好。”
九蓮說道:
“既然已經做出補償了,我們沒有罪孽了,也就可以放心了。”
許仙說道:
“補償隻能彌補一部分,我們殺了的人,帶來的罪孽之氣還是無法消解。
因此,我們要去救人,以濟世仁心消解我們的罪孽之氣。”
九蓮問道:
“要如何濟世,蓮兒陪爸爸一起去濟世。”
許仙說道:
“懸壺濟世。”
“蓮兒知道了。”
九蓮雙手捧起桌上的茶壺,說道:
“爸爸,我們隻要把這個壺掛起來,就叫懸壺濟世了?”
聞言,許仙向九蓮說起懸浮濟世的典故。
懸壺濟世是頌譽醫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麼一些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
但是,提到“葫蘆裡不知賣的什麼藥”這句俗語,你就會知道這葫蘆肯定與藥有關。
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
《詩·豳風·七月》中“八月斷壺”,特指的就是盛藥的葫蘆,即“藥葫蘆”。
葫蘆與中醫結緣可謂源遠流長,古今許多神話故事,幾乎涉及藥就有葫蘆。
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鐵拐李,就常背一個裝有“靈丹妙藥”的葫蘆,周遊江湖,治病救人。
相傳太上老君精心煉就的長生不老仙丹,就裝在他的法寶紫金葫蘆裡。
關於壺翁的記載,則有“壺公謝元,曆陽人,賣藥於市。不二價,治病皆愈。
語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愈,事無不效。日收錢數萬,施市內貧乏饑凍者。”
以此觀之,壺翁乃身懷醫技、樂善好施之隱士醫者。因其診病貨藥處常懸一壺為醫幟,所以人稱壺翁。
類似記載,還可見於晉代葛洪《神仙傳》及一些古史雜說等。
大概說的都是漢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帶鬨瘟疫,死了許多人,無法醫治。
有一天,一個神奇的老人來到這裡,他在一條巷子裡開了一個小小的中藥店,門前掛了一個藥葫蘆,裡麵盛了藥丸,專治這種瘟疫。
這位“壺翁”身懷絕技,樂善好施,凡是有人來求醫,老人就從藥葫蘆裡摸出一粒藥丸,讓患者用溫開水衝服。
就這樣,喝了這位“壺翁”藥的人,一個一個都好了起來。
時有汝南人費長房,見此老翁在人散後便跳入壺中,他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就帶了酒菜前去拜訪,老翁便邀他同入壺中。
費長房從此隨其學道,壺翁儘授其“懸壺濟世”之術。
雖然記載這個傳說有些神話傳奇色彩,但是他二人的醫術確實令人讚佩。
也因為這個故事的流傳,所以後人將行醫稱為懸壺,醫生或診所的賀詞無一例外,都是懸壺濟世,而懸掛的那個葫蘆更成了中醫的標誌。
醫家掛藥葫蘆還有深意:
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懸壺濟世”之宏願。
二是看重葫蘆的實用價值。
用葫蘆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
從曆代史籍中得知,古時候的行醫者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背著葫蘆,如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時就必掛一個藥葫蘆。
而且,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能醫治很多疾病。
因此,後來人皆稱賣藥的、行醫的為“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為“懸壺濟世”,曆代醫家行醫開業則以“懸壺之喜”等為賀。
聽完許仙的故事,九蓮終於明白什麼是懸壺濟世了,並不是掛個茶壺就叫懸壺濟世,說道:
“爸爸,蓮兒也要像鐵拐李、壺公、費長房、藥王等前輩一樣懸壺濟世。”
(www.101novel.com)